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破產法信札圖書
人氣:28

破產法信札

寫下你眼中的破產法,來一場見字如面之旅 贈精美書簽,限量定制明信片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經濟法>證券法  
  • 作者:[陳夏紅], [許勝鋒] 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9711009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8
  • 印刷時間:2017-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353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破產法信札》以當前破產法學術和實務領域的新問題、重點問題為切入點,講述破產法學者親身經歷的故事,闡述破產法的價值、歷史、理論或具體制度。

編輯推薦

破產法信札》體例采用一封信的方式,收信主體涉及債權人、債務人、破產管理人、法官、政府官員等非具體的個人,也有身邊具體的個人。全書分為初心、交流、業務、建言、普法、憶往、域外和藝文八部分,近70篇信件是一部中國破產法同行的口述史,更是一部中國破產界同行的心靈史。在這本書中,不同的作者站在各自的角度,通過信札這一載體,既分享了中國破產法從無到有的發展史,也為我們帶來域外破產法領域的全新動態。

作者簡介

陳夏紅,甘肅岷縣人。法學博士?,F為《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副編審,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研究員。歐洲破產協會(INSOL Europe)、國際破產協會(INSOL)會員。在《法制日報》開設專欄"破產法札記",在 《法治周末》 開設專欄"方寸正義"。

曾協助江平教授完成口述自傳《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著有《百年中國法律人剪影》《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與事》《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風骨:新舊時代的政法學人》等作品。編有《錢端升全集》《法意闌珊處:20世紀中國法律學人自述》《辛亥革命實績史料匯編》《孫中山答記者問》《孫中山演講錄》等作品。

許勝鋒,吉林大學法理學博士,現為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錢伯斯亞太(Chambers Asia)破產與重組領域重點推薦領軍律師,深圳市企業破產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破產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圳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長期專注于破產業務領域,代表業績包括:漢唐證券、閩發證券、大連STX造船系列公司等破產清算案件,中核鈦白、深中華、福建諾奇等上市公司,安溪鐵觀音集團等重整案件。還主編了《人民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裁判規則解析》《困境企業的退出與再生之路 -- 破產清算與重整實務研究》等書,并在《中國審判》《法律適用》《中國律師》等雜志發表多篇專業論文。

目錄

初 心

王福祥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做好破產事務的管理人

岳燕妮 年輕的破產法官,風景這邊獨好

王 芳 在未來,我們共同改變潮水的方向

賀 丹 那些與破產法相遇的過

葉炳坤 讓心靈翱翔在破產法的天空

楊 陽 我與破產法的緣分

黃圓圓 跨界破產法是一個朝陽學科

趙惠妙 我在香港大學攻讀破產法學博士之路

黃海鷹 女兒,請到破產團隊先做個乖乖兔

張欽昱 一起憧憬我們的破產法課堂

葛平亮 破產法的殘忍與善良

鄭 燕 破產法的溫度

仇家林 破產律師為什么忙

王 濤 寫于破產法春天的辭職信

交 流

韓長印 新《企業破產法》給律師事務所帶來的業務機遇

俞 巍 破產券商是否應當為虛假增資行為埋單

葉佳昌 致破產程序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建議函

張紅峰 以刑民協同理念破解破產程序中刑民交叉難題

徐戰成 破產法和稅法打架時,稅務機關應如何應對

曹愛民 職工安置預案的“往生與來世”

黃大澤 破產中的稅收滯納金應否連續計算

楊忠孝 破產法未來發展的十個問題

業 務

葉建平 致銀行債權人的一封信

俞 巍 強制清算的制度設計與目標價值

李成文 民營非上市公司重整部分疑難問題的克服

方 龍 從集中受理、合并審理到實質合并重整

楊征宇彭立博 關于懲罰性債權不列入普通破產債權的說明函

劉 濤 曾經舉步維艱現已春暖花

張亞瓊 范文杰 致家美天晟公司購房業主的一封信

俞錦峰 答龔曇濤律師關于合同解除權相關疑問

宋守亭 關于自然人A反映我行強制執行重整案外人財產的情況的答復

陳國松 律師不懂破產法可能會誤導當事人

李闖 那些破產法解決不了的“奇葩”事兒

陳巧峰 玉環法院的破產審判經驗

胡迪 破產管理人制度改革問題淺見

謝琳 破產法的艷陽如何普照農村大地

王邦習 建立“僵尸企業”處置指導協調機制的建議

項軍權 破產管理人協會的建立與完善

普 法

符望 五彩繽紛的破產法

王振翔 作為守門人,送企業穿過那扇門

鄭燕 破產是為了更公平地分“蛋糕”

冶有貴 黨和政府不會虧待你們

武永慶 資本在破產業務中的春天

孫學博 當被執行人資不抵債,破產程序好處更多

王家倫 三份虛假的“收貨單”不能使用

林冬冬 公司為什么會破產

杭東霞 如何通過重整并購中國企業

駱志鵬 法院破產工作是保護誠信企業家的程序

徐根才 就債務人欺詐問題答復債權人

慈云西 洗盡鉛華:漫話特區破產往事

林捷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何旺翔 慕尼黑之秋

冼科 我經歷的一些破產案件

左北平 一場人為車禍引發的破產風波

周光 被逼出來的溫州管理人隊伍

陳宇 我們花落無痕的美好年華

蔡旭棟 近兩年來的破產故事

域 外

王之洲 美國破產法律援助記事

劉冰 俄羅斯破產法的來龍與去脈

劉穎 日本破產法啟示錄

陳景善趙坤成 韓國破產法新進展

種林 發展中的法國困境企業法

韋龍杰 西班牙經濟危機和破產法

王志誠 我國臺灣地區債務清理法制的立法框架

藝 文

趙忠龍 一個沒有破產法的場景

王德蘭 破產法:春、夏、秋、冬四時雜興

鄧輝 司馬相如就破產更生論給岳父卓王孫

徐爾雙 發展與科學的故事以及它們和破產的那些事兒

陳夏紅許勝鋒 在這里,看懂中國破產法

在線預覽

序言

古老的破產法,現代的破產法

各位讀者:

這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書。它不是教材講義,也不是專著論文集,更不是回憶錄、書信集。它以書信為主要載體、以破產法為中心議題,生動活潑地論述了涉及破產的方方面面話題,很值得關心破產的朋友們一讀!

破產在法律界其實是一個很古老的命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羅馬社會,那時還沒有企業破產的概念,但有了自然人破產的概念。那時的自然人,或為自由民或為奴隸。自由民的財產都屬于家父所有。當自由民沒有償還債務能力時,理應由家父來償還;但家父拒絕償還時,就意味著家父將家子出賣,三次出賣就將家子的身份由自由民變為奴隸。可見當時的羅馬社會,自由民的死亡形式有二:一曰死亡,二曰無支付能力(破產)。

破產在新中國卻是一個很晚近的概念。早年大家認為,國有企業不可能破產,國有企業破產就意味著國家的破產,所以直至改革開放,才有了企業破產的討論。至今自然人破產仍屬于書面上的爭論,立法根本不見動靜!

就拿已經通過的《企業破產法》來說,實際的情況也不理想。很多企業該破產的不破產;"僵尸企業"現象嚴重;企業一旦進入"破產"后,曠日持久,問題不斷;破產管理人人才欠缺、經驗不足;等等??梢姡飘a法在中國現今仍是一個亟須研究而尚待開發的處女地!

本書的編者之一陳夏紅,在當今法學界可以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物。他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曙光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進修。獲得博士學位后,陳夏紅連續在《法制日報》上發表二十余篇有關破產法的專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也是我國對老一輩法學家研究頗深的青年法學家。他將北京政法學院十余位老法學家的生平經過,寫了本書,叫《風骨:新舊時代的政法學人》,很受讀者歡迎。最近他又完成了另一巨作,把十二卷本的《錢端升全集》付梓出版。

我和陳夏紅的認識,始自我的八十自述《沉浮與枯榮》的合作。我口述,他整理成文字,其間他又采訪了一些相關的人士,查找了有關的資料,還出版了一本姊妹篇的書籍《出沒風波里:江平和他的時代》。所以我們之間有很多緣分,他希望我為他和許勝鋒律師編的新著寫序,我欣然允之。

是為序。

江平

2017年7月7日

序言二

破產法的"靈"與"魂"

夏紅好:

這幾天在英倫三島旅行,現正在倫敦赴威爾士首府卡迪夫的列車上,輕松欣賞窗外美景之余,接到了你發來的與勝鋒律師主編的《破產法信札》書稿。你囑我為此書寫序,我想就利用這旅途的幾小時,以書信方式做個回復。

在異國他鄉的列車上,翻翻這些創意迭出、閱讀感很強、令人遐想聯翩的破產文字,就像30年前讀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一樣,我似乎突然得到一連串問題靈感,"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 信札是一種很輕松的,讓人思想信馬由韁的文體。"破產法"一詞給一般人的感覺是沉重壓抑、嚴肅死板。可一用"信札"方式談論"破產法",就立馬與鮮活且有生命的人結合起來,與現實中人們每天的生活結合起來,與日新月異、充滿活力和無知之幕的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為什么破產法的"死"與"活"邊界這么鮮明呢?這讓我想到一個破產法背后的哲理問題,即破產法的靈魂是什么的問題。

前兩天在蘇格蘭愛丁堡旅行,我特地去拜謁坐落于繁華的王子大街的沃爾特 司各特紀念塔。我非常喜歡英國文豪司各特的文字,他的作品影響了狄更斯、雨果、巴爾扎克與普希金等著名作家,他的"人民文學版"《艾凡赫》,是我大學時代就購買閱讀的小說,其中講述的"獅心王"理查一世十字軍東征失蹤的故事很吸引我。在愛丁堡期間,我順便檢索了一下相關文獻,很有意思的是,有兩個史實是跟破產相關的。

一個故事是有關名聲顯赫的"獅心王"理查一世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因約翰二世的篡位,于1192年結束,理查王匆匆啟程回國,遇浪翻船,棄舟取陸路返程。但冤家路窄,經奧地利時,被仇人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抓獲,并引渡給另一仇敵德皇亨利六世。德皇亨利六世乘機向英國索要15萬馬克的贖金,當時這筆費用相當于英國王室兩年的全部收入。為了盡快贖回他們喜愛的國王,也可以說是為了英格蘭王國信譽,英格蘭人不惜囊中如洗,于1194年湊齊10萬馬克,終于將理查一世從德國人手中贖出,這導致英格蘭王室長期負債,實際上就是今天的政府破產。這為1215年制定《大憲章》埋下了伏筆。因為1199年理查過世后,弟弟約翰二世即位,王室囊中羞澀,號稱"失地王"的約翰又想收復失地諾曼底,于是瘋狂地橫征暴斂,這激化了王室與英格蘭貴族的矛盾,貴族們忍無可忍,終于反叛,于1215年6月15日,逼迫約翰王簽訂了約束其無限征稅行為與限制國王權力的《大憲章》,為此成就了人類社會及時部憲法。

雖然,真實的理查一世并不像《艾凡赫》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備受民眾愛戴,但英格蘭人寧愿破產也要講"信譽"與"尊嚴"的精神,對后世影響甚深,事實上也影響到了后來許多法律包括破產法案的制定。

另一個故事是有關沃爾特 司各特的。司各特是個典型的法律人,但又是文學天才。他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癥,1792年愛丁堡大學法律系畢業,考取了律師資格,開始是隨父親做律師。1799年,他被委任為邊界地區塞克郡(Selkirkshire)郡長,一直做到1806年。這個崗位,司各特只需每年7月至11月在崗4個月,這給了他游歷蘇格蘭和北英格蘭的便利,也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創作了大量詩歌和小說,以致后人稱其為"歷史小說之父"。從1806年開始直至去世,司各特一直擔任愛丁堡高等民事法庭庭長。

1805年,司各特與老同學詹姆斯合股,建立詹姆斯 白蘭特印刷公司。1811年司各特在愛丁堡買下阿柏茨福德(Abbotsford)莊園,這所房子的改造擴建,耗盡了司各特靠寫作賺來的巨額金錢。1826年5月,他的印刷出版公司因經營不善宣告破產,司各特承擔債務13萬英鎊,這在當時是一筆天價負債。按當時英國的破產法,這也是典型的商人破產。司各特不肯根據破產法豁免債務,也拒絕親友的支援,決心靠寫作還債。 他在日記中說:"不,憑我自己這雙手我能還清債務。我可以失去任何東西,但不能失去的就是信譽。"他賣掉了愛丁堡北城堡街39號的住宅還債,他在日記里寫道:"3月15日。早上我離開了城堡街39號……我從未想過會有如此變故。之前我的住所都是越來越好,如今卻是倒退了。我賣掉了房子,我不再是愛丁堡市民,這種有產者的意識,我和父親至少用了60年才培養起來……"他妻子也于此時病故,為還債,他在書桌上放了一個計時沙漏,夜以繼日寫作,最快的時候10天完成一本小說,他的《皇家獵宮》《騎士》《拿破侖傳》等作品,即是在這種背景下完成的,他身體也因此累垮了。所幸他頗有預見性地在破產前一年(1825年),將阿柏茨福德莊園贈予新婚的兒子。根據蘇格蘭法律,司各特的債權人不能要求用這座莊園來抵債,這使得司各特晚年一直能居住于此,直到1832年9月21日逝世。

翻開一部英國破產法史,也是一部英國"信譽"與"尊嚴"保護史。英國于1542年由亨利八世頒布了及時部《破產條例》,后于1571年、1861年、1869年、1883年陸續頒布了《破產法》。早期的英國破產法主要是以保護債權人利益為主,并用來懲罰債務人的。英國社會對信譽極為重視,這一觀念使得英國債務人的處境比較悲催,破產法認為不能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沒有信譽,因而對其實施扣押財產甚至人身等非常嚴厲的懲罰措施。到1705年之后,法律懲罰措施的嚴厲性逐漸減輕,甚至規定可豁免破產債務人(在1861年前主要是商人)無法償還的債務。這一立法也及于蘇格蘭。司各特之所以不愿適用破產法的規定去豁免債務,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破產法后面的價值理念,是與"信譽"和"尊嚴"密切相關的。一部英國破產法史告訴我們,破產法的"靈"是商人的"信譽","魂"即個人的"尊嚴"。

上述兩個故事是發生在英國的破產故事,中國破產法的故事也很曲折有趣,1986年制定及時部國有企業破產法,2006年制定及時部市場經濟企業破產法,似乎動力機制都來源于國有企業的"信譽"與"尊嚴"。

1986年的《企業破產法(試行)》可以稱為最有爭議的破產法。這不僅表現在"破產"一詞在當時有強烈的資本主義色彩,也不僅表現在當時對國有企業破產的恐懼上,還不僅表現在中央電視臺直播全國人大常委會現場討論該法時的爭議,更表現在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剛起步時對中國經濟體制未來走向的不同判斷。

1986年,中國社會經濟法律百廢待興,為什么在計劃體制向計劃與商品雙軌制轉型的關鍵時刻要搞一部破產法?許多人認為是西方法律文化第二次沖擊中國的當然結果,實際情形是,當時國有企業面臨不得不改革的壓力,而最能推動這種改革的,就是當時較易讓高層領導達成共識的某些特別法律。

談到1986年的《企業破產法(試行)》,曹思源是一位值得紀念的人物,沒有他的最早推動,沒有他的上下串聯及不遺余力的鼓與呼,這部法律不可能那么早出臺。另一位值得記住的人物是張彥寧。1986年破產法的主要推動部門是國務院。有意思的是,在1986年6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及時次審議《企業破產法(草案)》,向全國人大做立法草案說明的不是人大立法機構負責人,而是當時的國家經委副主任張彥寧,他在起草說明中說,為什么一些企業多年虧損還不能退出市場呢?主要由于企業在事實上只負盈不負虧,所以感受不到因經營管理不善和產品質量低劣造成的后果的嚴重性,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因此,對不具備法定整頓條件或整頓無效的企業,采取宣告破產、清理資產、抵償債務,這樣做將會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職工的"素質"。這個起草說明中用的"素質"一詞,我理解為就是企業的"信譽"與"尊嚴"的中國解讀。

當時的全國人大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楊景宇談及破產法決策內幕時說,最初討論制定破產法的可能性時,當時的國務院領導同志提出,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就讓它破產,斷其后路,破釜沉舟,逼著它往前改革,這叫"倒逼改革"。有的常委委員不贊成這個改革思路,說現在還沒有公司法、企業法,沒有規定企業出生要符合什么條件,就先說死的問題,這叫"沒有出生證先開死亡證"。好在當時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彭真較為開明,考慮較為深遠,允許公開討論此事。經過人大常委之間的激烈爭論,于1986年通過了這部觀念超前、適用范圍很窄的試行《企業破產法》?,F在仔細想想,當年通過這部沒法即時實施的法律,實際上是為了品質國有企業的"資信"與"信譽"不至于被虧損嚴重的國企拖垮掉,后來的"政策性破產"之所以能大張旗鼓地推廣起來,也根源于此。

2006年《企業破產法》是在中國推進市場經濟好的輿論環境下出臺的一部全新的破產法。這部企業破產法,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及時部較接近市場經濟與商業交易原理的破產法,也是一部在破產實體與程序邏輯上較嚴密的法律,在許多條文方面,也特別類似于英美法系特別是美國的破產法。但它的立法歷程,卻頗為艱辛曲折。

新破產法起草最早啟動是1994年,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于當年4月組建新破產法起草組。當時政策性破產的文件(即后來的國務院59號文件)已經起草完畢,按朱镕基總理的意見,正在征求全國人大、國務院、較高人民法院等22個部門的意見,要10月底出臺實施,新破產法的起草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工作的。1994年5月底,我作為新破產法起草組成員,隨時任起草組負責人、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張彥寧以及人大常委來金烈一起,去遼寧沈陽、撫順、大連等地,為起草這部新法,并對執行《企業破產法(試行)》情況進行及時次調研。張彥寧主任當時對我說,有些國有企業長年經營虧損,靠行政擔保過日子,不對它們采取斷然措施,對不起那些資信好的國有企業。

我們起草組對遼寧的調研,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我們的調查報告中寫道:多年來,由于我國企業缺少淘汰機制,只生不死,一些長期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企業不能及時淘汰,積累下的明虧、潛虧、工藝落后、設備老化、產品滯銷等難題使企業喪失了生存條件。面對近50%虧損面的國有企業,政府確是絞盡腦汁:大力推進股份制改造,進行嫁接兼并,實行企業重組,或者拍賣、租賃,或者強行"輸血"以扭虧增盈,似乎都效果不佳。

當時,一些困境國有企業的生存以及國有企業的信譽,主要靠與政府信譽捆綁在一起,特別是政府部門的行政擔保和政府指定擔保起了很大作用。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調查報告指出:貸款的擔保怎么算好?從遼寧的情況看,破產企業債權人的債權擔保大體有三種情況:及時,行政擔保,即政府主管部門或政府有關部門的擔保,多屬信用擔保,其中相當部分擔保合同不完備。沈陽市出現外地法院派人查封市紡織局辦公室的現象,就是由于不完備的行政擔保行為帶來的糾紛。第二,行政主管部門為了使企業能得到銀行貸款,指定資信好的企業為資信差又急需貸款的企業擔保,這可能造成企業破產時導致被強行指定為其擔保的企業承擔責任,如數額過大,可能引起連帶破產。第三,企業間的自愿擔保,而這類情況比較少。因此,解決路徑是行政擔保應一律無效。

調查報告指出:國企改革中涉及廣大職工的生存利益,牽涉歷史債務的處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備、銀行企業化進程、政府行政行為的規范,失業增加可能引致的社會穩定的變數等諸方面問題。但等待不是出路,有關部門將在新的形勢下重新起草《破產法》,以表示出對國企改革的決心,對這些虧損嚴重企業適時宣告破產。

2003年3月,適逢全國人大換屆,上屆政府國企改革的主要領導者吳邦國,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甫一上任,他即把起草新破產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于2003年8月21日成立了新的《企業破產法》起草組,2004年6月21日對新《企業破產法》進行了及時次審議。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賈志杰在做立法說明時說:這部法律是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統一適用于各類企業組織;立法要對無挽救希望的企業及時清理債權債務,避免造成更大損失;等等。從立法說明的字里行間,可以讀到這部法律背后隱藏的靈與魂。

2006年通過的這部《企業破產法》,與1986年《企業破產法(試行)》有不同的實施背景,至2007年6月1日該法實施時,政府與社會已接受了"市場經濟"這一概念,《公司法》《合同法》《證券法》《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等涉市場商業信用信譽的重要法律,已有效實施多年,這些法律所營造的社會商業環境,已對破產法最重視的基本價值理念--"信譽"與"尊嚴",形成較好的成長和保護土壤。

與有四百多年發展史的英國破產法相比,短短30年的新中國破產法是年輕了些。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破產機制應"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共識。雖然,我們中國的破產法還只是"半部破產法",沒有覆蓋到所有市場主體;雖然,我們對破產法"市場憲法"的特征認知還遠遠不夠;雖然,就是"破產"這一詞匯作為文化觀念還沒有被社會與市場所接受;雖然,破產法的各種技術制度的完善還正在路途中;但是,正如前面的故事所展示的,破產法重"信譽"與"尊嚴"的內在靈魂是不會變、變不了,也是永恒的。讓我們直面破產法的靈與魂!

筆力不逮,匆匆草結。專此呈復,亦請惠正。

媒體評論

這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書。它不是教材講義,也不是專著論文集,更不是回憶錄、書信集。它以書信為主要載體、以破產法為中心議題,生動活波地論述了涉及破產的方方面面話題,很值得關心破產的朋友們一讀!

——江平

在異國他鄉的列車上,翻翻這些創意迭出、閱讀感很強、令人遐想連翩的破產文字,就像30年前讀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一樣。 “破產法”一詞給一般人的感覺是沉重壓抑、嚴肅死板的學術話題。可一用“信札”方式談論“破產法”,就立馬與鮮活且有生命的人結合起來,與現實中人們每天的生活結合起來,與日新月異、充滿活力和無知之幕的市場經濟結合起來。

——李曙光

當你的眼光落在這里的時候,我們依舊沉浸在讀信的歡娛中。細細想來,真是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盡管電子郵箱取代了郵筒,但從每一封郵件中,我們還是能夠感覺到信札的溫度。

這本《破產法信札》,是一部中國破產法同行的口述史,更是一部中國破產界同行的心靈史。在這本書中,不同的作者站在各自的角度,通過信札這一載體,既分享了中國破產法從無到有的發展史,也為我們帶來域外破產法領域的動態。

——陳夏紅 許勝鋒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般般吧,沒有預期的好

2017-10-08 16:35:1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