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暗室之光圖書
人氣:32

暗室之光

清末名門之女傳奇的一生,最有吸引力,最富感動力的一本自傳! 她在基督徒中很有聲望,53年身居暗室,飽經苦難的一生,卻充滿希望、信心和快樂。 暗室之光》由蔡蘇娟所著的三本書合編而成:《暗室之后》、《暗室之...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宗教人物  
  • 作者:[蔡蘇娟]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802562486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7
  • 印刷時間:2011-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清末名門之女傳奇的一生,最有吸引力,最富感動力的一本自傳!

她在基督徒中很有聲望,53年身居暗室,飽經苦難的一生,卻充滿希望、信心和快樂。

暗室之光》由蔡蘇娟所著的三本書合編而成:《暗室之后》、《暗室之后續集》和《暗室珍藏》。

暗室之光》一書以自傳體的形式講述了蔡蘇娟自己的成長和救贖歷程。她出生在清末兩江總督之家,16歲時成為基督徒。在朝代更迭、時局動蕩之中,家產盡失,受盡打擊。她是中國最早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精通英文和鋼琴,曾經周游中國大部分省份。41歲時她因病導致眼睛無法見光,受盡疾病折磨,但她的心中充滿信仰,助人無數,成為一盞“點著的燈”,成為無數人生命的導師和良伴。這本口述自傳在基督徒中影響極大,讓一切身處困境中的人備受激勵。

作者簡介

蔡蘇娟 1890-1984年,祖籍杭州。1890年岀生于南京官宦之家,16歲時,她成為基督徒,之后,使全家55人都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1912年,蔡蘇娟到美國各地基督教會和神學院證道,受到美國總統哈定的接見。1931年,蔡蘇娟身染重疾,從此臥床不起。她的眼睛對光線極度敏感,必須要待在幽暗的房間里。

1953年,蔡蘇娟用英文口述寫就的《暗室之后》在美國出版。該書曾被譯成50多種文字。此后三十幾年中,蔡蘇娟在一間密不透光的暗室里接見了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來訪人士,并以生命向他們作見證。1978年,《暗室之后續本》岀版。這兩本書記述了她一生信仰生活的經歷,讀來感人至深。1982年《暗室珍藏》中英文版同時問世。

目錄

編者說明

謹推薦《暗室之后》(葛培理)

暗室之后續集》自序(蔡蘇娟)

暗室珍藏》致謝(蔡蘇娟)

及時部 中國女孩(1890-1906)

01 樂園的小鳥

02 在逆境中成長

03 高墻之內

04 黃金時代

05 苦毒之根

06 富貴之虛謊

第二部 “吃”洋教(1906-1931)

01 墻外世界

02 “吃”洋教

03 千鈞一發

04 瑪麗•李曼小姐

05 圣靈的果子

06 種子撒在好土里

07 我的瞭望臺

08 走在寬闊的大路上

09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10 經過金門

11 浪子回頭

第三部 病倒(1931-1949)

01 病倒

02 不滅的光

03 在曠野漂流

04 多了三只羊

05 烏云和眼光

06 古老的時鐘

07 集中營的陰影

08 區區獵犬

09 離別

10 樂園

11 百合花

……

在線預覽

一、中國女孩(1890—1906) 1.樂園的小鳥 消息像燎原的野火一樣,傳遍了賓州的鄉鎮:李曼小姐帶了一個中國人回來住!

真的!當我從那廣大無邊、多彩多姿的中國,初到賓州樂園鎮來住的時候,確實覺得自己好像多年前我在上海買的那只火雞一樣惹人注意。因為火雞在南京很少見到。我聽說美國人有個特殊風俗,喜歡在感恩節的時候吃火雞,于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買到了一只,準備送給我最敬愛的宣教士李曼牧師全家。我抱著這只放在籠子里的珍品,從上海搭火車到南京去。同車的人都擠過來,要看看這只怪禽。“它吃什么?”我不得不紅著臉承認,我也不知道。很可惜,一到南京,有人喂它麥精牛奶,結果李曼家還未來得及把它烹制成精美的大餐,它就夭折了。

我終生的摯友和同工李曼小姐,用愛心把我帶到美國來,就住在樂園鎮的李曼家。那時我已經躺在病床上十九年了,正像那只火雞困在籠中,根本不能逃出來一樣,有如以下這首詩歌的情景:

我是一只關在籠中的小鳥,遠離青蔥花草佳美田郊,為你被囚,我心何等高興,終日向你歌唱吐露柔情。

因為我的主啊,這是出于你的美意!到美國后,我才體會到美國宣教士跟我一道去中國鄉下布道的心情。人人都對他們的金發、藍眼睛、白皮膚好奇,問東問西。通常只有我一個中國人陪著他們,因此有些鄉下女人毫不客氣地撩起我的袖子,要看看我的皮膚是不是真的跟他們一樣的顏色。有時還問:“你是地道的中國人嗎?”

我非常喜愛在美國的新朋友,可是我們需要彼此學習的地方非常多。他們回羞怯地排隊進來看“中國女孩”,事實上當時我已經五十九歲了。他們又常常不知道怎樣開口,在找不到話題來跟我聊天時,總是提出這個問題:“中國人吃什么?”

我盡量以最禮貌的態度回答他們,并述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確實過得非常奢華。家中五打以上的仆婢聽我們的使喚。所以我回答他們說:“在我的家鄉,我們早上吃稀飯,配上饅頭、咸板鴨、油雞、炸油條,還有幾種小菜,中午飯有一湯三葷三素,下午四點吃茶吃點心。兩餐之間還有許多水果零食。晚餐是……”

我還沒有說明正餐的山珍海味,他們已經睜大了眼睛,驚奇地說:“啊!我們還以為中國都是窮得只有米飯吃,住茅屋,指甲長長的,留辮子,纏小腳的呢!”不錯,美國的生活方式與中國的那個時代,大不相同。我生活在清朝末年一個官府之家,慈愛的上帝沒讓我預料到,我會大半生過“金魚缸”式的生活:常常展覽在人前,極少有獨自安靜的機會;而且我曾這樣病弱無力,非受人照顧不可,而我幼年最怕這種拋頭露面的生活。

記得小時候,我哥哥們最喜歡玩的游戲就是捉弄我這個“最平凡的小妹妹”。他們常嗤笑我長得跟我二十三個兄弟姐妹一點也不像。他們有的長得像父親那樣英俊,有的生得像母親那樣美麗。在親友之間,母親素有“北京美人”之稱。因此他們常嗤笑我:“你不是我們的同胞妹妹,你一定是從茅屋撿來的!”他們這樣使我變得又敏感又害羞。我常跑到奶媽那兒哭:“為什么媽媽的美麗一點兒也不傳給我呢?”我怕見生人,就是碰上新年耍花燈那樣熱鬧的場面,也只敢躲在奶媽背后,抓住她的圍裙偷看人。如果要與生人同桌吃飯,我的喉嚨就像堵住了似的,什么也吞不下。

中國富人家的女孩子,十歲以下可以和兄弟們一同在家中念書,到了十多歲,女孩就分開,另請女教師教書、女紅和音樂。這時候我也就少受兄弟們的騷擾了。但到了過新年,在大家聚在一起慶祝的時候,他們又故態復萌的捉弄我。過年的時候,在我們家后花園里父母聽不到的地方,我們真是盡興而玩,不受打擾。我們有十八天的慶祝,大吃、大玩、演戲、賭錢。哥哥們圍著我跑,當著我的臉兩手擊鈸,笑我說:“看!看!你的臉盤這樣圓!”我在鏡子前照來照去,又著急,又傷心,想發明一種新發型,可以遮掉半邊臉就好。于是我變得更加孤獨了,整天不想見人。

再大些的時候,我開始念中國古書。我喜歡寫字,毛筆在手,就什么都忘記了。我也喜歡看書,什么書都看得津津有味。“書比人更能做我的好朋友!”我這樣跟自己理論,書真是為我打開了另外一個天地。那時我有三個愿望。這三個愿望,當時我以為絕沒有要求得過分。我對將來的夢想,是過一種安靜的生活,因此三個愿望,都集中在這方面。及時,如果我有一間雅致的書房,里面放一張寬敞的書桌,一把舒適的椅子,一盞臺燈,可以無止境地安靜讀書、寫字,那就滿足了。誰知我的大半生卻是在床上度過的!連最起碼的需要都不能自己料理解決。毯子成了書桌。又因疾病損害了視力,我必須用放大鏡才能吃力地稍微看點書。室內的燈和窗戶都要用黑布遮起來,因為我的眼睛對光特別敏感。這樣差不多五十年來,我做了“暗室之后”。

我的第二個愿望是有一架漂亮的鋼琴,不是為了表演,只是為了表達我心中涌出的詩歌。自從我脫離佛教歸向基督以后,主耶穌將喜樂和諧帶入我的生命中。我喜歡彈中國樂器的七弦琴,又從西教士處學彈鋼琴。可是差不多半個世紀以來,我的病不容我摸任何樂器,也不能聽什么聲音,別人很難聽得見的聲音,在我的耳膜上卻像是敲響了一千片鑼。門外公路上的貨車聲,像是瀑布在怒吼。初來美國的時候,許多個黑夜,我都用手指塞住耳朵,苦惱萬分地想:如果他們要開得這么快,為什么不在白天開呢?每當疾病再度發作時,我總像聽見幾百個紡線機在我腦子里轉動一樣。

我的第三個愿望是擁有一間精美的圖書室,里面整齊擺列著各種我喜愛讀的書籍,分門別類——方便我找得到。可是我珍藏的中西書籍,都因每次的逃難散失了。剩下的幾本重要書卷、信件,就塞在床底下的紙盒里,只綁了不同顏色的彩帶,以此識別。想當年,在那么養尊處優環境中長大的我,哪肯床底藏放東西,而現在若不想麻煩別人,就只能把最需要的東西藏在床底下,可以自己彎身去找。

我還有些簡單的愿望,譬如在涼爽的樹林中散步,在田野間跳跑,在清澈的溪水中赤足嬉戲,爬山到書上念過的地方去游歷。我剛生病的時候才三十九歲,正是生命最旺盛、事奉主最熱烈的年頭。那時醫生警告我說:“你可能要臥床三個禮拜。”我忍不住哭了,三個禮拜就差不多一個月了,我怎么受得了這么久的病?誰想到現在竟然躺了幾乎半個世紀!

我早年的愿望差不多都沒有實現,是不是上帝對我殘忍呢?不!“他未曾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84:11)我怪上帝不公道嗎?不,“泥土豈可對摶弄它的說,你作什么呢?”(賽45:9)在這么多年來的病痛中,我不敢問上帝為什么叫我受這么大的苦?我只問他:要我做什么?我可以學保羅見證說:“我無論在什么景況,都可以知足……”(腓4:11)我相信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都是上帝替我作的好的選擇,比我所有的愿望更能滿足我的心。在他所安排的事中,我決不失望。

1953年寫完《暗室之后》以后,我以為我的生命史就此完結,下一頁無疑是我想望的“完”這個字。然后我要從暗室中回到天家與我光明之主耶穌基督面對面相見。所以寫《暗室之后》那首詩時,我想未完之路實在不長了。可是我的主有不同的計劃,在賓州樂園鎮,這個新舞臺上,我生命史的續集將要上演。

上帝從世界各地帶領人到這個偏僻小鎮來,而病弱的我,常常不知道該說什么來迎合他們靈性上的需要。但是圣靈總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地親自供應話語,通過我這個軟弱的器皿說出來。耶穌基督,我暗室中的光,也是世上的光,繼續不斷地照亮那些來到我床邊諸男女老幼的心,深愿一切的榮耀都歸于上帝!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