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海洋史觀》由川勝平太著,本書的中心 論題是:近代始于亞洲的海洋。地說,作 為對于來自海洋亞洲沖擊的反應,在日本和歐洲,產 生了新的 文明。
《文明的海洋史觀》作者的海洋史觀以馬克思的 唯物史觀及梅棹忠夫的生態史 觀為基礎,吸收了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連續性對 外貿易帶 來的產品變化會引起社會變化"的歷史觀。本書發展 了梅棹忠 夫所描繪的文明示意圖,將圍繞歐亞大陸成為貿易舞 臺的海洋 納入其中,向人們展示了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文明示意圖。
川勝平太,1948年生于日本京都。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早稻田大學博士學分修滿后退學。1985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學校法人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理事長。主要著作有《日本文明與近代西洋》、《富國有德論》、《亞洲經濟的未來與日本文化》、《資本主義始于海洋》等。本書獲第八次日本讀賣論壇獎。
劉軍,1966年生于江蘇東海。200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日語系主任,日語學科帶頭人。致力于日本文學、中日文化比較研究,先后、專著、譯著近100萬字。主要學術專著有《嘉孺子而哀婦人》、《日本文化視域中的周作人》等,譯著有《南京大屠殺史料集》(56、57卷)、《不思考的練習》等。
序 尋求新的歷史影像
起之章 "鎖國"與近代世界體系
一、森□通夫的"鎖國"解釋批判
二、亞洲物產的國際流通與鎖國
三、日本的鎖國、開國和近代世界體系
承之章 論歷史觀
一、唯物史觀
Ⅰ達爾文與馬克思
Ⅱ超越"達爾文、馬克思"范式
二、生態史觀
Ⅰ戰后京都學派
Ⅱ支配近代日本的世界觀——唯物史觀
Ⅲ存在與空間——京都學派的認識論
Ⅳ今西學派的世界
Ⅴ結語
轉之章 文明的海洋史觀
一、海洋史觀
Ⅰ海洋史觀之發軔
Ⅱ由陸地史觀到海洋史觀
Ⅲ從海洋透視"大塚史學"
Ⅳ從海洋透視梅棹的"生態史觀"
Ⅴ海洋史觀的社會變遷論
二、歐洲史的海洋史觀范式
Ⅰ古代史界定——歷史的誕生
Ⅱ中世紀的界定
Ⅲ近代史的界定
三、日本史的海洋史觀范式
Ⅰ及時次浪潮——"日本"的誕生
Ⅱ第二次浪潮——經濟社會的誕生
四、海洋亞洲的浪潮——挑戰與回應
Ⅰ生產革命與脫亞
Ⅱ近代誕生于海洋亞洲
結之章 21世紀日本的國土構想
一、太平洋時代
Ⅰ超越"東西文明之和諧"
Ⅱ海洋所展現的全新的歷史鏡像
二、21世紀日本的國土構想
Ⅰ新的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書視野中的危機
Ⅱ巖倉使團的疏忽
Ⅲ令英國人感慨萬千的日本鄉景
Ⅳ"園林都市國家"原型
Ⅴ近代經濟發展的兩條道路
Ⅵ被隱藏的近代思想
Ⅶ為何要建設"花園島"?
Ⅷ值得夸耀于世的"花園島"
跋 尋求新的生存方式
譯后記
5
經典好書,值得一讀
店家發貨快,快遞小哥送貨快,服務態度好
讓思想豐富起來
好書 準備再買一本 只是翻譯不怎么樣
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