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六篇具有情感的文章中,作者透過揭露自身的生命故事,深刻反思其在西班牙、古巴及美國的田野工作,將洞察力、真誠及憐憫注入其中,把民族志與回憶錄巧妙地交織起來,并將反身人類學、女性主義自傳性書寫,以及多元文化與離散論述融會貫穿。作者認為,感性人類學書寫不僅有治療的效果,也可以挑戰、對抗各種僵化與單一的意識型態,激發實踐的動力。總的來說,這不是一本民族志,而是一本充滿學術反思的類自傳體,具有一定開創意義。
本書作者是位脆弱易感、同時亦勇氣十足面對苦痛回憶的女性主義人類學者。她拒絕遺忘,尤其拒絕遺忘苦痛的情緒,以及透過民族志學者的心眼所感受到的人世憂傷。因為拒絕遺忘,她在跨越人世間各種有形與無形的界域時,便顯得異常脆弱,極易受傷。這些界域,包括古巴與美國的冷戰(她童年時從古巴移民到美國)、美國與墨西哥的分界、猶太家庭中低落的女性地位與美國女性主義學者的女權意識、民族志田野中見證的傳統與現代的消長、生與死、童年與成年、有色人種與白種人、移民勞動階級與學術中產階級等。人類學對于界域、跨界、介于其中的敏感熟悉,甚至可說已臻至學科慣性。加上作者從童年時期起就養成對自身所處位置的敏感與不滿,讓她不斷穿梭其間。盡管依舊焦慮不安,無法固定于邊界的任何一方,但她依舊堅持介于其中,不斷回首觀望。在作者眼中,動情是學科的宿命,但動情的目的不是為了心傷,而是為了超越,超越那些若不動情就無緣跨越的限制。大體上,這是一本特別適合對于陰暗、晦澀、自我與他人之苦、模煳的記憶與心境特別關注且有感受的讀者的書。
露絲·貝哈(Ruth Behar,1956— ),猶太古巴裔美國作家,密歇根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代表作除本書外還有《被轉述的女性》(Translated Woman,1993)。
及時章 動情的觀察者
第二章 死亡與記憶:從圣瑪利亞到邁阿密海灘
第三章 我的墨西哥朋友瑪塔
第四章 石膏里的女孩
第五章 去往古巴:散居、回歸與絕望的民族志書寫
第六章 令人心碎的人類學
一個飽含情感的故事。作者通過不斷再現過去,保存記憶,對抗人終將被遺忘的命運。
——Stanley Trachtenberg,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作為一個"穿越邊界的女性"……露絲?貝哈的視野中融貫了洞察力、真誠和同情。
——Diane Co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露絲?貝哈讓我確信,動情的民族志將會創造出比過去那種保持距離、不帶情感的學院人類學更有意義的人類學。
——Barbara Fisher,The Boston Globe
露絲?貝哈的隨筆集,評估了[自身]情感和經驗對研究及寫作的影響,對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關系的影響……很是感人!
——L. Beck,Choice
在這六篇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文章中,露絲?貝哈引人入勝地例示了展露"觀察者的自我"的重要性。
——Anne Valentine Martino,The Ann Arbor News
露絲?貝哈的人類學視界之所以如此吸引人,端因她不斷回望。記憶不會消隱無蹤,雖會褪色變淡,但終會留下印跡。作為一位動情的人類學家,她使得我們置身的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更易理解的希望之地。
——Judith Bolton-Fasman,The Jerusalem Report
網友評論
一直以來,對于田野工作中的,屬于人與人的關系,感到焦慮與困惑,在腦海里不斷與許多個不同狀態下的自己辯證打架……學校的老師們只覺得這是你個人個性問題過度敏感或者情緒,而很少探討這個學科與個人生命史扣連在一起的關系。可以在學術界生存的人,基本上除了有一票人能夠把自己耳朵與眼睛緊閉之外,截然二分或簡化自己與對象的關系……或者純粹為了完成學術成就,這又是另一種可以活得很好的一票人。我想……一定還存在著這樣一些人,在學科架構下,不斷尋求自己與他者(包括環境、空間、對象、自己的論述)的對話……因此,有傷心有焦慮有困惑有罪惡有倫理道德有不知為何站在這里的突兀感……很久以后,離開了學術,我才發現真正的田野才在眼前展開。
朋友要借這書給我,是當年曾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同學,我想,我應該來買一本的。這么多年過去,這些命題仍深深吸引著我,不然,我不會選擇這個學科。
——豆瓣網友 vitality (太古植物的孢子) 2011-01-11
媒體評論
摘下人類學的學術面具 (深圳晶報﹕ 2010年12月05日 星期天
深圳晶報﹕ 2010年12月05日 星期天
傷心人類學》,露思?貝哈 著,臺灣群學出版公司,2010年10月版 ●彭礪青(圖書館職員,香港)
人類學研究令作者回到自身成長背景,這樣下去人類學很容易淪為文學;但從另一方面看,人類學又確實有文學般的魅力,其論述令人神往,如列維-斯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所具有的文學價值。
自近代馬林諾夫斯基開始,人類學家一直質疑自身應否保持學術研究的中立位置,觀察研究對象的社群,所謂"反身人類學"(reflexive anthropolgy)就是針對這問題,不單提出人類學家應該介入研究對象的情感,研究更應從自身認同出發,這在人類學界掀起很大爭議。直至后現代社會,由于女性主義等各種新思潮興起,好些人類學家對傳統學術規范亦大大質疑,像露思?貝哈這樣的人類學家,就希望將研究連結到身份認同,在進行田野調查的時候,重新審視自身的古巴猶太裔女性身份,用情感充沛的文學語言作人類學書寫,對這種學術取向,有人贊許也有人批評,但不能否定其創新的意義。
傷心人類學》試圖摘下人類學的學術面具,呈現人類學家真正的面目,作者以智利女作家伊莎貝?阿連德紀錄災難受害者的短篇《我們從泥土受造》,以及憶述女兒夭亡的小說《寶拉》作比較,解釋當作者書寫其觀察對象時,會把對象的苦與樂連結自身經歷中相似的部份,由此討論人類學傳統所界定的研究范圍。作者曾提及她那未受專門教育的舅媽所問的問題:什么是人類學?并記下舅媽立即回答的話:就是研究人們,還有他們的習俗……但人類學研究之所以出現,全是因為西方殖民政府研究落后社群生活的需要,使作為人類學家的他去觀察研究對象的"他們"的世界,像臥底般介入"他們"的生活,然后又抽離地為研究對象作客觀著述。如果人們的生活也包括他們的情感和生活中遇到的艱難,那么堅守學術人傳統,作距離式的觀察,究竟又能否令人類學家更了解研究的對象?這就是書中及時篇文章《易受傷的觀察者》(也就是原文書名)所探討的問題。
作者發現,雖然文化人類學家紀爾茲反對西方人類學的距離式傳統,卻仍然聲稱人類學研究應為公開性活動,而反對內化的自傳式人類學文本,于是她提出"易受傷"(vulnerability)這一詞匯,并把自己歸入新興的人類學趨勢,即以"我"介入"我們"的"自我民族志"代替"他"觀察"他們"的傳統人類學。對貝哈而言,人類學家之這樣做,有自我治療的況味,因為自我介入的生命故事,對人類學家本身也有自療的作用,因此研究者必須首先返回自身的問題。而"返回自身"的追溯,其實就是人類學家"易受傷"個性的又一明證,不過易感、易受傷并不一定就是脆弱,它可以化作研究者下筆時的情感力量。
人類學研究令作者回到自身成長背景,這樣下去人類學報告很容易淪為文學;但從另一方面看,人類學又確實有文學般的魅力,其論述令人神往,如列維-斯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所具有的文學價值。
傷心人類學》一書中收錄了作者一些富爭議性的人類學報告,其爭議性就在于作者自身的"介入"。《死亡與記憶》將西班牙圣瑪麗亞山城與作者祖父的離世及作者對他的記憶關連起來,個中的文學魅力也在于此。作者發現,老邁祖父的死亡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因為圣瑪麗亞山城的老年人口也意識到自身及其文化的消逝。當時的西班牙處于佛朗哥統治的晚期,年輕人都聽取了長輩勸告,而到北歐等地當外勞,曾被佛朗哥贊揚的西班牙傳統村莊文化於于出現了斷裂,煢煢獨立的老者開始計劃自己的死亡,包括葬禮的細節。當作者詳細地記錄村民的對話時,漸漸地發現自己還沒有思考死亡的時候,圣瑪麗亞山城的村民已經準備好自己的死亡,原來當一個人類學家置身于家人離世和這種人類學見證之間,是無法回避靈性上的震撼的,尤其是當切身體驗沖擊學術研究的中立原則時。
作者以"我"的身份重新審視"我們",她的其中一部著作就是研究古巴猶太家庭命運的《一個稱為"家"的島嶼》,作者十分熟悉這問題:因為古巴社會主義政權的緣故,她和家人為了尋找更幸福的生活,而爭取成為美國公民,當貝哈成為美國人類學教授后,對祖國的懷念又反過來質問她當初留學美國而取得公民身份的決定,這是很吊詭的感覺,在作者決定研究美國墨西哥邊境村民生活時,感覺就益發強烈。《前進古巴:離散、回歸與絕望的民族志書寫》或許令人想到薩依德關于流亡的著作,文章梳理出古巴幾代知識分子從離散到回歸的心智歷程,這篇文章表面上卻不帶半點學術色彩,作者談及她在美國成為人類學家后認識一些古巴詩人的經過,基本上以"夾敘夾議"的形式,講述雙方認識經過,他們怎樣欣賞美國詩人如"垮掉的一代"金斯伯格,及女詩人塞克斯頓、畢肖普的詩作。
也許有人會問,這會變成一種文學嗎?作者確實曾擔心過民族志會淪為歐普拉(Winfrey Oprah)的脫口秀式表演,從稱為《讓你傷心的人類學》的那次演講中(也是原文書名的副題),作者的確向聽眾表達她對這門源自獵奇式觀察異族的學問發展憂心忡忡,她也說明田野報告并不是冷冰冰的學術研究,而是親身經歷人生的各種階段。是的,作者并非欲以后現代概念顛覆學術傳統,而是從學科源頭追問研究的真正意義。沒錯,正如她引用了列維-斯特勞斯在《憂郁的熱帶》中說的那句話:這門學科是"如此受自責所折磨",人類學的意義應該超越了無感情的客觀描述,上升至反省生命及文明的層次。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書很好~是正品~~很喜歡!價格合適很干凈紙質好~就是快遞太慢了~~
物流贊,超級快!
非常值得讀
質量很好!
很劃算
新書,不錯,很喜歡。
不錯
還行
很不錯
非常值的一本書,這個價格買到這樣的內容性價比很高
有壓痕 不過還好
想看看人類學的書是什么樣的
下次還來買
好評!
被同學安利過來的......
還好
老師推薦的一本書,收到,好沒有看,應該不錯!
整體還不錯!
內容比較實在
挺有趣的書
不錯的東西 很好的一次購物體驗
還沒看,感覺不錯
人類學真是有意思,小小醫學生前來學習,謝謝
人類學系列的書真的很打動人心!看起來很有作者那種矛盾的心情。
客觀公正的論述、敘述事實,通過本書知道了很多事,喜歡這張學術類型的書,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