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義》,由國學大師辜鴻銘的一系列英文論文結集而成,是東西方文化比較的早期代表作品。
這是辜式所有著作中最有影響,最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辜鴻銘在書中著力闡述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文明的價值,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在中國文化面臨歧視、中華民族遭受欺凌的當時,其影響尤為特殊。此書一出,轟動西方。
《中國人的精神》至今有37個版本,但這本所談的距離我們近,因為真正能讀懂辜鴻銘的讀者一定誕生在當代中國。
"只有中國人具備博大、純樸、深沉、敏銳這四種品質","只有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
本書為東西方文化比較的早期代表作。
20世紀初,西方人中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在西方文化主導世界的今天,本書對我們重新認識中國文化、重建民族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后附梁實秋、胡適、林語堂、周作人、羅家倫、吳宓等人談辜鴻銘的文章,可以使讀者近距離接觸這位絕世怪才。
作者簡介:
辜鴻銘(1857-1928),原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于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貫中西,號稱"清末怪杰"。 辜鴻銘自稱"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他精通9國語言,取得13個博士學位。他曾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他將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翻譯為英文和德文在西方傳播,并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
譯者簡介:
張帆,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博士,翻譯經典英文著作多部。
緒論 良民的信仰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好女人
語言是一場戰爭
漢學(一)
漢學(二)
附錄
辜鴻銘先生逸事梁實秋
記辜鴻銘胡適
辜鴻銘林語堂
北大感舊錄?辜鴻銘周作人
回憶辜鴻銘先生羅家倫
悼辜鴻銘先生吳宓
中西文明之評判平佚
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
質問《東方雜志》記者陳獨
答《新青年》雜志記者之質問傖父
再質問《東方雜志》記者陳獨
15.正文賞讀
"三從四德"該不該堅守?
現在,讓我更詳細地來闡釋一下這個問題。中國的理想女性,自古流傳的就是講究"三從四德"。這里的"四德"指的是婦德、婦言、婦容和婦工。婦德,指女人不需要有特別的才能和智慧,但一定要具備謙恭的態度,貞潔的道德觀,規矩得體的行為舉止。婦言指的是,女人不需要有雄辯的口才,但說話時一定要斟酌語句,不說粗鄙的語言,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該說。婦容,則是指不需要長得漂亮,但打扮一定要得體。婦工則是指,不需要有多么高的技能,但一定要勤勉,要專注于紡紗等活計,不可以偷懶,而且要精通廚藝,能為家人提供美味可口的飯菜,尤其是家里來客人的時候,做出的食物要讓客人滿意。這四條,是漢朝偉大史學家班固的妹妹,即曹大家在《女誡》中提出的。
那么,"三從"又是什么呢?確切地說,"三從"是三種"自我犧牲"或叫作"替別人而活"。詳細來說就是,"在家從父",即沒有出嫁的時候,要聽從父親的,為父親而活。"出嫁從夫",即嫁人后,要聽從丈夫的,為丈夫而活。是"夫死從子",即如果丈夫死了,那么就要聽從兒子的,為兒子而活。實際上,一個中國女人,并不是為自己或者為社會而活的,她不應該是一個社會改革參與者,也不應該是一個天足會的會長,更不能努力成為一個圣人或去做一個慈善家,她們活著的目的,就是成為一個好女兒,一個好妻子和一個好母親。
我的一個外國女性朋友,有一次寫信問我,中國人是否也像穆斯林那樣,相信婦女沒有靈魂。我回信告訴她,其實,我們中國人相信的并不是婦女沒有靈魂,而是她們應該沒有自我。談起中國婦女的沒有自我,不禁讓我想就另一個讓人十分頭疼的問題說上幾句。這個問題不僅難講,而且,恐怕那些受過歐洲現代觀念影響的人,想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很困難,那就是中國男人的納妾問題。我擔心的是,納妾這個問題,不僅難以說清楚,而且在公共場合公開來說,恐怕還會招致非議,給自己帶來危險。可是,正像一句英國詩歌所說,"傻瓜闖進了連天使都不敢靠近的地方",我將盡較大的努力,告訴大家,為什么說納妾這種現象在中國并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是不道德的。
說到納妾,我想表達的及時點就是,正是因為中國婦女們的無私和無自我,讓納妾這件事在中國不僅成為可能,而且并非是不道德的。不過,在繼續深入討論之前,我要先申明一點,在中國,納妾,并不是娶很多妻子的意思。中國的法律規定,一個男人只能有一個妻子,卻可以有多個妾和侍女。在日本,侍女或者妾常被稱為是手的依靠和眼的依靠,就是說,當男人疲倦的時候,他的侍女或妾能讓他的手和眼睛得到休息。在中國,我之前說過,女人是不需要男人對其撫愛和關懷的。中國的理想女人是服從于丈夫,做一個好妻子。因此,當她的丈夫勞累的時候,她會去照顧他,讓他得以很快恢復。中國的妻子對丈夫是無私的,就像在歐美,如果一個丈夫病了,那么他的妻子會遞給他一杯奶或一把椅子。在中國,正是因為妻子的無私、奉獻,男人們才能夠納妾。
但是,也許會有人問:"為什么只要求婦女們無私和奉獻呢?男人為什么不呢?"對此,我的回答是,男人,是辛苦工作養家的,尤其是那些官員、大夫,他不僅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還需要對君王和國家負責,在這過程中,他付出的不僅是辛勞,有時候甚至是生命。那么,他是不是也是在作犧牲呢?康熙皇帝臨終前,曾在病榻上遺詔,他說:"現在我才明白,在中國做一個皇帝,實在是一種巨大的犧牲啊!"可是,這里要順便提一下,濮蘭德和白克好司先生在他們的著作中,把康熙皇帝寫成了高大但孤獨的楊百翰式的人物,最終葬送在自己的妻兒手里。當然,對于濮蘭德和白克好司這類的現代人,如果認為納妾是正常的,反倒有些不正常了。在這樣的人的病態思維中,提到納妾,除了卑鄙和道德敗壞,估計也想不出其他來。不過,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我要說的是,真正的中國人的生活,不管是皇帝還是販車走卒,甚至是每一個婦女,都過著自我犧牲的生活。在中國,婦女所以犧牲,是為了她的丈夫。丈夫犧牲則是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中國古代,人們是沒有自我的,而是為他人而活,父親為兒子,兒子為父親,丈夫為妻子,妻子為丈夫。這樣的方式,表面上看更有人情味,可以從別人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關愛。但也因為彼此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為別人規劃人生或做事,因此會產生認知差異,比如,兒子內心想要的是自由,但父親從自己的角度想,覺得應該給兒子一個好前程,因此逼迫他去認真學習。這時候,雖然父親也是為了兒子在考慮,在奮斗,在付出,但兒子并未從這種付出中獲得真正的快樂。這種差異,是很多中國人的生活常態。——譯者注確實,對于那些認為納妾是不道德行為的人,我只想跟他們說,相比那些坐著汽車碰到大街上的流浪女便將之拉回家一夜風流,第二天早上又將那女人扔回街上的現代歐洲人,我覺得中國那些妻妾成群的官吏,顯然更道德一些。納妾的中國官吏可能也是自私的,但至少,他們為自己的妾提供了房子,并承擔她們一生的生活費用。而且,要是將這些中國官吏定義為自私,那么我覺得那些坐著汽車的歐洲人不僅自私而且怯懦。羅斯金說:"戰士的真正榮譽,不是能殺敵,而是隨時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樣,我認為,一個有榮譽感的女人,不僅要愛她的丈夫,而且要服從于她的丈夫。事實上,這種"忘我精神"就是中國婦女,尤其是那些賢良的婦女的信仰。她們的這種做法跟中國男人信仰名分大義是一樣的。除非外國人真正理解這種忠誠和忘我,否則,他們永遠也不會理解中國的男人和女人。
好書一本!
丑陋的中國人,盡是些大而無當的雜文
質量不錯,發貨很快,內容也贊。
每年買很多,放公司員工看,
可以讀一讀,多一些思考和見識。
非常好,實惠打折,等了很久了
挺好,挺值得!
配送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手了。
強烈支持!!!!
書很不錯,孩子很喜歡,值得推薦!
有一定的道理
活動價購入,值得入手
不錯
這次買的很多整體都感覺不錯吧。
精品圖書,慢慢拜讀!!
這套書都買了,孩子覺得很贊,閱讀興趣很濃厚。不錯哦
連續兩根巨陰殺跌;東方財富與同花順中報業績同樣大降也出現了明顯破位暴跌;另外,三聚環保因為百億合同謎團更是閃崩式暴跌,從而拖累了另外兩大環保股碧水源與神霧環保的暴跌
那個年代堅持真不容易,堅持等同于不脆弱,是用生命寫的。
辜鴻銘這個民國時期的怪才,學貫中西,是一個對中國人有深刻理解的人,他的看法值得研讀。
送貨也很快,我很滿意!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還會再來的哦。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
辜鴻銘的觀點有些舊,老思想,但是有些東西直到現在讀來還是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