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證據審查三步法則》作者結合自己的理論思考和一線辦案經驗"發明"了"證據審查三步法則",并在實務中試點運用,取得成功并逐步推廣全國。全書以證據審查三步法則為基礎,結合具體案例,將證據審查三步法則的具體應用方法融會貫通。內容分為三篇,以圖示法展示簡潔、明了。篇分解驗證,包括三章十節,主要圍繞非法證據排除、分解驗證的操作方法。第二篇雙向對比,包括三章六節,主要涉及縱向、橫向對比的方法,印證證明模式。第三篇綜合分析,三章六節,內容涉及證明標準、圖示法等。
原創三步法則,教你如何審查證據;
原創二元主義證明標準,帶你走出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的迷思;
原創證據分析李氏圖示法,向你全程解剖證據分析的奧妙;
原創證據能力三要件,助你對非法證據明察秋毫;
制作百問索引,為你解答百個非法證據難題。
李勇,網名悄悄法律人,刑法學碩士,現任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檢察理論研究人才,正義網十大影響力博主、知名微信公號"悄悄法律人"主人,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兼職教師、國家檢察官學院舉辦的高級檢察官培訓班及多種業務培訓班主講教師、江蘇省檢察官學院兼職教師,江蘇省檢察業務專家、南京市檢察官、十佳公訴人,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2015年入選法律人才"雙千計劃",先后主辦"瘦肉精"系列案等重大案件。在《法律科學》《中國刑事法雜志》《河北法學》《人民檢察》《刑法論叢》《法制日報》等刊物發表文章百余篇。刑法學專著《結果無價值論的實踐性展開》(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獲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研究成果提名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主編《審查起訴的原理與方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副主編《公訴人出庭的方法與技巧》(法律出版社2015年)。
概論
一、審判中心主義對證據審查有何影響
二、證據審查有無方法可循
三、“三步法則”是怎樣煉成的
四、“三步法則”基本形象如何
及時篇分解驗證
及時章分解驗證的意義與基本方法
及時節分解驗證的內涵與功能
一、分解驗證的對象是什么
二、分解驗證有何功能
第二節證據能力的三要件
一、證據能力與相關概念的關系如何
二、證據能力的要件是什么
第三節分解驗證的基本方法
一、分解驗證的操作工具是什么
二、證據分組有哪些方法
三、證據摘錄有哪些原則
四、證據摘錄有何基本要求
第二章分解驗證中的證據禁止規則
及時節非法證據排除與證據禁止
一、德國的證據禁止理論是怎么回事
二、美國的非法證據排除理論真相為何
三、我國非法證據規則何去何從
第二節證據禁止規則
一、禁止使用(排除)規則與相對禁止使用(相對排除)規則如何區分
二、無證據能力之證據(非法證據)與證據能力待定之證據(瑕疵證據)如何區分
三、派生證據禁止規則(“毒樹之果”)如何取舍
第三節辯方提供的證據能否適用證據禁止規則
一、我國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關于該問題的規定如何理解
二、私人非法取證應否排除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三、辯方證據是否排除該采取何種標準
第三章各類證據分解驗證的操作方法
及時節物證和書證的分解驗證
一、物證、書證來源如何分解驗證
二、物證、書證提取過程如何分解驗證
三、物證、書證結果如何分解驗證
第二節言詞證據的分解驗證
一、言詞證據來源如何分解驗證
二、言詞證據取得過程如何分解驗證
三、言詞證據結果如何分解驗證
第三節鑒定意見的分解驗證
一、鑒定意見來源如何分解驗證
二、鑒定意見過程如何分解驗證
三、鑒定意見結果如何分解驗證
第四節筆錄證據的分解驗證
一、勘驗、檢查筆錄如何分解驗證
二、辨認筆錄如何分解驗證
三、偵查實驗筆錄如何分解驗證
第五節電子數據的分解驗證
一、電子證據與電子數據、視聽資料是何關系
二、電子證據、視聽資料是否適用《刑事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
三、電子證據、視聽資料如何分解驗證
第六節行政執法證據的分解驗證
一、行政執法提取的言詞證據都必須轉化后才能有證據能力嗎
二、行政執法調取的實物證據當然具有證據能力嗎
三、行政執法的鑒定意見是否需要重新鑒定
四、紀委、監察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言詞證據是否需要轉化
第七節技術偵查證據的分解驗證
一、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偵查措施如何分解驗證
二、特殊偵查措施如何分解驗證
第二篇雙向對比
第四章雙向對比的意義與功能
及時節雙向對比的意義
一、什么是橫向對比
二、什么是縱向對比
第二節雙向對比的功能(證明力)
一、什么是證據的證明力
二、證明力與證據能力是何關系
三、證明力的內容是什么
第五章雙向對比中的印證證明模式
及時節證明模式的基本原理
一、證明模式有哪些類型
二、現代意義自由心證模式的內涵是什么
第二節印證證明模式的理論解讀
一、印證證明模式有理論依據嗎
二、印證證明模式與自由心證模式有何差異
第三節印證證明模式之提倡
一、印證證明模式是錯案的“罪魁禍首”嗎
二、為什么當前需要堅守印證證明模式
三、如何把握印證證明模式的限度
第六章雙向對比中的若干疑難問題
及時節被告人供述對比印證中的疑難問題
一、口供補強規則如何運用
二、關于同案犯的供述能否作為證據來相互印證
三、被告人翻供怎么辦
第二節證人證言對比印證中的疑難問題
一、證人證言證明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二、證人證言的印證規則如何運用
第三篇綜合分析
第七章綜合分析的意義與依據
及時節綜合分析的意義
一、綜合分析的內涵是什么
二、證據分析中的原子主義與整體主義如何取舍
第二節綜合分析的依據
一、裁判者個人的素養如何影響證據分析
二、經驗法則及邏輯法則如何影響證據分析
第八章綜合分析中的證明標準
及時節證明標準的基本理論
一、證明有無標準
二、證明標準在起訴、判決階段是否有別
三、各種證明標準優劣如何
第二節二元主義證明標準之提出
一、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爭議何為
二、為什么要提倡二元主義證明標準
第三節證明標準的差異化
一、證明標準差異化有何現實緊迫性
二、證明標準差異化有何域外經驗可資借鑒
三、證明標準差異化的體系如何建構
第九章綜合分析的操作方法
及時節綜合分析之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節證據綜合分析圖示法的提出
一、威格摩爾圖示法為什么會曇花一現
二、筆者設計的證據綜合分析圖示法內涵及依據是什么
三、證據綜合分析圖示法如何實際操作
第三節證據綜合分析圖示法的效果評價
一、圖示法對證據分析和事實認定有何意義
二、圖示法對庭審準備和案件質量評價有何功能
第十章案件事實的認定
及時節認真對待事實
一、事實認定為何如此重要
二、科學技術對事實認定有何影響
第二節案件事實的敘述
一、如何把握一根主線
二、怎樣寫好六個“W”
參考文獻
案例索引
后記
這本書是關于刑事證據審查、分析方法的著作,以筆者所創立的"三步法則"為主線展開,可以說是對"三步法則"這一創新機制的總結和深化。
筆者在2009年創立"三步法則",后來以此為基礎開發成培訓課程,作為全國檢察教育培訓精品課程在全國各地很多司法機關講授(近期消息,"三步法則"已被寫入了《江蘇省檢察機關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實施細則(刑事案件審查指引)》)。相關媒體也對"三步法則"進行過報道,參見崔潔、肖水金、張金萍:《證據審查有了"三步法則"--南京建鄴:起訴案件連續多年保持零無罪判決》,載《檢察日報》2012年2月5日第2版;宋世明:《理性思考追求--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公訴團隊剪影》,載《江蘇法制報》2013年5月27日;王麗麗:《李勇:像學者那樣閱讀》,載《檢察日報》2013年2月3日第4版;王麗麗:《南京建鄴:"三步法則"防錯案》,載《檢察日報》2016年2月24日第9版;徐曉紅、陳然:《紙上得來不覺淺》,載《檢察日報》2015年12月25日第8版;《證據分析怎么做?你首先得掌握這"三步法則"》,載正義網:http://wwwjcrbcom/gongsupindao/GSZD/201702/t20170207_1713468html,等等。
對于刑事辦案者來說,始終要面對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實體法律適用,另一個是證據的審查判斷與分析。這一點,無論對于警察、檢察官、法官,還是辯護律師而言,都是如此。
也正因如此,這是一本適合所有刑事法律人的讀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證據的審查判斷這個基本問題更為重要,因為實體法的適用錯誤可以通過下一個訴訟程序來進行改正,比如偵查階段罪名適用錯誤,可以在審查起訴階段或者審判階段改正,甚至一審判決罪名適用錯誤也可以通過二審或再審程序來糾正。然而,證據審查的錯誤很多時候是無可挽回的,因為證據審查錯誤直接導致事實錯誤、出入人罪。證據問題是錯案的罪魁禍首,這個命題是當然成立的。錯案是我們非常忌諱但又不得不面對的話題,錯案就像刑事司法領域中難以驅散的幽靈。佘祥林案、趙作海案、張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圖案離我們大多數的普通辦案人似乎很遠,但實際上又是那么地接近,很多時候也就是一步之遙。導致刑事錯案的原因有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證據問題,正如何家弘教授所言,"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幾乎在每一起刑事錯案的成因中都存在著證據的作用"。
當然,由于刑事司法證明的過程是對已發生案件事實的回溯過程,裁判者不是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和親歷者,而只能通過證據來探尋和接近真相,因此,在理論上,杜絕錯案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錯案具有不可避免性。正如美國學者艾倫教授所言,"一種不犯錯誤的法律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采取措施和方法較大限度地預防錯案卻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那么較大限度預防錯案的路徑和方法在哪里?雖然制度設計、司法改革都是必要的措施,但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預防錯案,從證據審查開始!
所以,對于證據問題,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心理,始終堅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審慎態度。"我認為,作為一個能夠審判別人的人,應該小心謹慎,并且在盡量深思熟慮之后再發表意見。這是非常必要的。"
在審判中心主義背景下,證據審查、證據分析顯得更加重要,證據審查方法的研究也顯得更加迫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審判中心主義進行了這樣的闡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障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貫徹審判中心主義需要把握"一個精髓"即庭審的實質化,"兩大支柱"即證據裁判原則、直接言詞原則。
無論是精髓還是支柱,都是圍繞證據展開的。
那么,面對一起案件看起來錯綜復雜、堆積如山的證據材料,如何下手進行審查呢?如何進行分析呢?如何認定事實呢?國內業界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幾乎一片空白,尚沒有人對這一顯得如此形而下的技術操作性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和探索。目前,實務界能做的似乎就是依賴常識和經驗。法律執業者,無論是律師、法官、檢察官還是警察,甚至還包括一些法律院校的學生,難以找到一本具有可操作性的證據審查、證據分析的本土著作。原因或許在于"學術人常常過于高高在上,而執業者已經傾向于過于世俗"。
一方面,學者們忙于研究訴訟構造、審判方式等"高大上"的命題,對于證據分析、證據審查這樣的"矮矬窮"的問題不屑一顧;另一方面,法律從業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偶爾見到的所謂證據審查、證據分析方面的著作,要么列舉刑事訴訟法及其配套解釋,要么列舉常見罪名一般需要哪些證據材料,"食之無味""讀之無用"。這是一種非正常狀態。
"每種從事事實分析和推理的職業,都必須開發某些記錄和組織數據的方法,以適于分析和使用。"
對于法律職業人來說,當然更是如此。我2006年從事公訴工作,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審查證據,我一直在辦案和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和探索證據審查、分析、判斷的方法。2009年,我對這一思考過程進行了初步總結,"發明"了證據審查"三步法則",并在我所在的單位進行試點運用,初試牛刀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逐步由全市走向全省、走向全國,先后應邀在全國各地很多司法機關講授,如國家檢察官學院舉辦的全國高級檢察官培訓班、全國經濟犯罪公訴業務骨干培訓班以及全國職務犯罪大要案公訴培訓班等,以授課的方式進行推廣,每次培訓都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2013年和2014年先后被江蘇省人民檢察院評為全省檢察培訓精品課程(及時名),被較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檢察培訓精品課程。在此過程中,不斷結合辦案、閱讀、講課進行深挖和升華。從2009年成型到這本書的出版,可謂"八年抗戰"。
我曾經問過參加培訓的學員:"這個課程吸引你的是什么?"他們的回答是"有用、實用"。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其實,不僅僅是因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方法,更因為是從實踐中提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層次的方法。本書的核心原創"三步法則"直接來源于司法實踐,從實踐辦案中獲得靈感并從實踐中提煉出來,再結合理論進行論證和深化,在此過程中所獲得的原創性觀點--二元主義的證明標準、證據能力三要件、證據分析圖示法、非法證據與瑕疵證據區分之實質與形式二分說--都是來源于實踐的靈感,再經過理論研究和論證后又經實踐檢驗而形成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書在闡述理論基礎時盡可能兼顧到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理論。我國整體上作為一個大陸法系傳統的國家,實體法的刑法是建立在蘇俄、德日大陸法系刑法理論基礎之上的;而作為程序法的訴訟法、證據法卻是清一色的英美法系,這種現象正常嗎?難怪青年學者施鵬鵬呼吁"中國的證據法學研究應走出'英美法中心'的陷阱,走向更契合本國訴訟文化的'歐陸'證據法學"。
德國證據法大師密特麥爾指出,職權主義訴訟是不可能確立與當事人主義一樣的證據規則的,"國家權力主導、職業法官裁判、實質真實探求"的訴訟特質決定了司法官員在刑事證據運用中的決定性作用,且這一作用自偵查階段便已凸顯。受英美證據法學影響,中國時下一些學者主張建立中國的證據法典,個別學者甚至極端地認為把《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直接移植入中國即可。然而,前述觀點和做法是否與職權主義的立法傳統相悖,這顯然值得進一步推敲考量。
司法實踐的現實情況又是另一番景象,那就是法律實務人士的思維方式及其辦案行為自覺或不自覺地更加"親近"大陸法系,實踐中很多習慣做法與大陸法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當前,學界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證據能力、證據禁止、證明力這些來源于大陸法系的概念和術語逐漸流行起來。因此,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筆者在借鑒英美法系證據法理論的同時,大量借鑒了大陸法系證據法的一些理論,正如達瑪斯卡所主張的,單一的英美對抗式程序制度或者單一的歐陸糾問式程序制度是相當罕見的,大部分程序性體制都是混合的。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以證據審查的"三步法則"為架構進行深入、系統展開的,是對"三步法則"的總結、提煉、拓展和深化。如果只是宣傳標語式的解釋什么是"三步法則",那就是分解驗證、雙向對比、綜合分析,詳細解釋則是需要用一本書才能說清楚的。本書以"三步法則"為架構,分成三篇:及時篇分解驗證,解決證據能力問題。主要圍繞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而展開,闡釋各類證據的證據能力的分解驗證方法;第二篇雙向對比,探討印證、證明問題,重點解決證據的證明力問題。在及時步分解驗證的基礎上,以印證證明模式為基礎,對證據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分析證據的證明力,這一步是形成心證的關鍵步驟;第三篇綜合分析,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對全案的證據進行綜合分析,以圖示法作為工具,對待證事實作出判斷,得出結論。上述三個步驟分別對應于英國著名證據法學者特文寧所說的司法證明三大核心要素:證據(Evidence)-證明(Prove)-事實認定(Fact),也即證據學中的"EPF"。
英國著名的證據法學家特文寧簡稱其為"EPF"。筆者于2009年創立"三步法則"的時候,特文寧的這本《反思證據:開拓性論著》還沒有在中國翻譯出版,筆者也未曾讀過英文版,這純屬巧合,但是這種巧合進一步印證了筆者創立的這個方法的科學性。及時步分解驗證側重于證據(證據規則),第二步雙向對比側重于證明力,第三步綜合分析側重于事實認定(對待證事實作出認定)。
我在很多地方講授證據審查"三步法則"課程時,課程結束前我都會講希望大家記住三句話:及時句是"心中永遠充滿正義,目光不斷往返于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之間"。心中永遠充滿正義非常重要,因為"希望從更好的規則真正獲益的一個先決條件是我們的法官和我們的律師必須從精神上加以提升。歸根結底,人要比規則來得更為重要。如果運用規則的精神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則更好的規則將無用武之地……如果法官和律師對實質正義沒有正確的現實道德態度,那么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規則都無法使我們獲得實質正義"。
第二句是"心中一直堅守印證理念和證據能力三要件,目光不斷往返于非法證據與合法證據之間"。第三句是"心中永遠不忘錯案的教訓,目光不斷往返于分解驗證、雙向對比、綜合分析之間"。希望讀者諸君也帶著這三句話,去閱讀此書。
“分解驗證”“雙向對比”和“綜合分析”三步法則,將證據能力、證明力的審查與事實認定視為承前啟后、密切聯系的過程,這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帶有規律性、原創性和實用性的證據理論,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實務者,都可以從中獲得啟迪和靈感。
——陳瑞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防范冤假錯案,加強證據審查判斷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分解驗證、雙向對比、綜合分析“三步法則”,不僅契合當前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要求,也對律師的刑事辯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田文昌,著名律師,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
作者從典型案例和實戰經驗出發,進行理論概括,潛心鉆研,不僅對于實務辦案有重要指導作用,而且在理論研究上有進一步的智識挖掘價值。這是一部既有理論深度,又接實踐地氣,理論與實務有機融合的上乘之作。
——董坤,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對證據分析、證據審查判斷的研究,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刑事證據審查三步法則》這本書通過理論研究與實務探索的有機結合,避免了理論與實務“各說各話”,真正做到了“說得好”“可操作”“有用”!
——喻海松,人民法院法官,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