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隋唐五代史圖書
人氣:45

隋唐五代史

呂思勉典藏史籍全新校訂珍藏版!易中天推崇,一位在通史、斷代史研究領域都頗有成就的歷史學家!制度革新,政策開放,社會、文化蓬勃發展的全盛時期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中國史>隋唐五代十國史  
  • 作者:[呂思勉]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含章文庫
  • 國際刊號:9787214135254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1
  • 印刷時間:2014-1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兩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興亡盛衰、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設施的成敗得失,以及與少數民族的關系等;下部是社會經濟、文化史,分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學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本書從多角度呈現了隋唐五代這段紛繁歷史期間的社會、文化、政治等風貌。

編輯推薦

有分量的中國斷代史工程

易中天尊崇的史學大師——呂思勉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

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15歲入縣學,19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于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后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后任教于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有《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呂著史學與史籍》《文字學四種》《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傳世。

目錄

及時章 總論

第二章 隋室興亡

及時節 文帝內治

第二節 文帝外攘

第三節 煬帝奪宗

第四節 煬帝荒淫

第五節 煬帝事四夷

第六節 隋末之亂上

第七節 隋末之亂下

第三章 唐之初盛

及時節 高祖太宗之治

第二節 唐初武功

第三節 唐初武功二

第四節 唐初武功三

第五節 唐初武功四

第六節 唐初武功五

第七節 唐初武功六

第四章 武韋之亂

及時節 高宗之立

第二節 武后得政代唐

第三節 武后政治

第四節 高宗武后時外患

第五節 中宗復位

第六節 韋后亂政

第七節 玄宗之立

第五章 開元天寶治亂

及時節 玄宗政治

第二節 開天邊事

第三節 開天邊事二

第四節 開天邊事三

第五節 開天邊事四

第六節 開天邊事五

第七節 安史之亂上

第八節 安史之亂下

第六章 安史亂后形勢

及時節 代宗之立

第二節 吐蕃回紇之患

第三節 藩鎮及內亂

第四節 代宗政治

第七章 德宗事跡

及時節 德宗初政

第二節 東方藩鎮之變

第三節 涇師之變

第四節 興元后藩鎮起伏

第五節 貞元后邊患

第六節 貞元朝

第八章 順憲穆敬四朝事跡

及時節 順宗謀誅宦官

第二節 憲宗時藩鎮叛服

第三節 元和朝

第四節 穆宗時藩鎮叛服

第五節 穆敬荒淫

第九章 文武宣三朝事跡

及時節 甘露之變

第二節 武宣朝

第三節 文武宣三朝藩鎮叛服

第四節 回紇之亡

第五節 吐蕃衰亂

第十章 唐室亂亡上

及時節 懿僖荒淫

第二節 中葉后南蠻之患

第三節 懿僖時之內亂上

第四節 懿僖時之內亂中

第五節 懿僖時之內亂下

第六節 僖宗再播遷

第十一章 唐室亂亡下

及時節 昭宗征河東

第二節 河東與邠岐華之爭

第三節 岐汴之爭

第四節 梁太祖代唐

第五節 唐末割據上

第六節 唐末割據下

第十二章 五代十國始末上

及時節 梁唐盛衰

第二節 梁室之亡

第三節 后唐莊宗亂政

第四節 唐滅前

第五節 后唐莊宗之亡

第六節 后唐明宗時內外形勢

第七節 從榮從厚敗亡

第十三章 五代十國始末中

及時節 唐晉興亡

第二節 晉高祖時內外形勢

第三節 石晉之亡

第四節 契丹北去

第十四章 五代十國始末下

及時節 郭威代漢

第二節 南方諸國形勢上

第三節 南方諸國形勢中

第四節 南方諸國形勢下

第五節 周世宗征伐

第六節 宋平定海內

第十五章 唐中葉后四裔情形

及時節 東北諸國

第二節 南方諸國

第三節 西北諸國

第十六章 隋唐五代社會組織

及時節 婚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人口

第四節 人民移徙

第五節 風俗

第十七章 隋唐五代社會等級

及時節 門

第二節 豪強游俠

第三節 奴婢

第十八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計

及時節 物價工資資產

第二節 地權

第三節 侈靡之俗

第四節 官私振貸

第十九章 隋唐五代時實業

及時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錢幣上

第五節 錢幣下

第二十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活

及時節 飲食

第二節 食儲漕運糴糶

第三節 服飾

第四節 宮室

第五節 葬埋

第六節 交通

第二十一章 隋唐五代政治制度

及時節 政體

第二節 封建

第三節 官制上

第四節 官制下

第五節 選舉上

第六節 選舉下

第七節 賦稅上

第八節 賦稅下

第九節 兵制

第十節 刑制

第二十二章 隋唐五代學術

及時節 學校

第二節 文字

第三節 儒玄佛思想轉移

第四節 史學

第五節 文學美術

第六節 自然科學

第七節 經籍

第二十三章 隋唐五代宗教

及時節 諸教情狀

第二節 限制宗教政令

第三節 雜迷信

在線預覽

論史者率以漢、唐并稱,其實非也,隋、唐、五代,與后漢至南北朝極相似,其于先漢,則了無似處,何以言之?

先漢雖威加四夷,然夷狄之入居中國者絕鮮,后漢則南單于、烏丸、鮮卑、氐、羌,紛紛入居塞內或附塞之地,卒成五胡亂華之禍。而唐代亦然,沙陀入據中原,猶晉世之胡、羯也。蕃、渾、黨項,紛紜西北,卒自立為西夏,猶晉世之氐、羌也。而契丹雄據東北,與北宋相終始,亦與晉、南北朝之拓跋魏極相似,一矣。漢有黃巾之起,而州郡據地自專,終裂而為三國,唐有黃巢之起,而長安之號令,不出國門,終裂而為五代十國,二矣。不特此也,漢世儒者,言井田,言限民名田,法家則欲行均輸,管鹽鐵,初猶相爭,《鹽鐵論》賢良文學與御史大夫之爭是也。至新莽遂合為一,田為王田,兼行五均、六筦是也。功雖不成,其欲一匡天下,措斯民于衽席之安,其意則皎然也。而自魏、晉以來,人競趨于釋、老,絕不求矯正社會,而惟務抑厭其本性,以求與之相安。本性終不可誣也,則并斯世而厭棄之,而求歸于寂滅,為釋、老者雖力自辯白,然以常識論之,豈不昭昭如此耶?常人論事,固無深遠之識,亦鮮偏蔽而去實際太遠之病,順世外道之所由立也。夫舉一世而欲歸諸寂滅,是教社會以自殺也。教社會以自殺,終非社會所能聽從,故至唐而辟佛之論漸盛,至宋而攘斥佛、老之理學興焉。然宋儒之所主張者,則以古代社會之組織為天經地義,而強人以順從古代之倫紀而已;人心之不能無慊于古道,猶其不能無慊于今日之社會也。而宋儒于此,亦惟使人強抑其所欲求,以期削足而適履,此與言佛、老者不求改革社會,而惟務抑厭人之本性者,又何以異?此又其若相反而實相類者也。世運豈真循環耶?非也。世無不變之事,亦無驟變之物,因緣相類者,其所成就,亦不得不相類,理也。然則自后漢至于南北朝,與夫隋、唐、五代之世,其因緣之相類者,又何在也?人性莫非社會所陶甄,今世社會學家言:人類已往之社會,大變有四:曰原始共產社會,曰奴隸社會,曰封建社會,曰資本主義社會。原始共產之世,遐哉尚已,吾儕今日,僅得就古先哲人追懷慨慕之辭,想像其大略而已。我族肇基之地,蓋在江、河下游?故炎、黃交戰及堯、舜所都之涿鹿,實在彭城,《世本》。與今稱為馬來,古稱為越人者密邇。其爭斗蓋甚烈?吾族俘彼之民,則以之為奴隸,故彼族斷發文身之飾,在吾族則為髡、黥之刑,本族有大罪者,儕之異族。苗民之所以見稱為酷虐者以此。古所謂刑者,必以兵刃虧人體至于不可復屬,此其始皆用諸戰陳,施諸異族者也。苗民之作五刑,蓋以施諸異族者,及本族也。黃帝,書稱其清問下民,亦侯之門仁義存耳,其所恃以自養者,恐亦無以異于三苗也。此吾國之奴隸社會也。江、河下游,古多沮澤,水利饒而水患亦深,共工、鯀、禹,仍世以治水為務,共工與鯀皆蒙惡名,而禹獨擅美譽,非其治水之術,果有以大異于前人也。

自夏以后,吾族蓋稍西遷?夏代都邑,皆在河、洛。西遷而水災澹焉,則以為神禹之功云爾。出沮澤之地,人蒼莽之區,不務力耕,惟求遠跡,則于所征服之民,但

使輸稅賦而止,夏后氏之貢法是也。貢之名,乃取諸異部族者,與取諸本部族之稅賦大異,夏后氏之貢,實以稅而蒙貢名,蓋初施諸來服之異部族,后雖入居其部,征服者與所征服者,已合為一,而其法仍未變也。至此,則向恃奴隸之耕作以為養者,一變而衣食于農奴之租稅矣。此吾國之封建社會也。自夏至于西周,此局蓋未大變?故尚論者多以三代并稱焉。孔子稱殷因于夏,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必有所據。禮即法,惟俗相類,故禮相類,惟社會之組織相類,故俗相類也。東周以降,種殖、制造之技蓋日精,通工易事之風亦益盛,則斯民之生計漸舒,戶口日增,墾拓日廣,道途日辟,風尚日同,則可以興大師,則可以造利兵,則可以遠征,則可以久駐。所征服之國能供億也。吳入郢能久留者,以郢故都會也。生事之演進,無一非軍事、政事之先驅,而統一之業,與資本之昌駢進矣。然以吾國疆域之廣,水陸程途之修阻,風同道一,固非一蹴可幾,地方豪右及政府所命官吏之桀驁者,蓋罔不乘隙思逞,一旦中樞失馭,則紛然并起而圖割據矣,此州郡藩鎮之禍所由來也,瘠土之民,脫沃土之富厚而思攘奪之,勢也。吾國東南臨海,大軍不能飛越,西南則山嶺崎嶇,處其間者不能合大群,亦無由成為強寇,惟漠南北之地,既瘠苦足資鍛練,又平夷有利驅馳,每為侵掠者所根據,而河、湟、青海之間,亦其次也。爭戰必資物力,瘠土之民,固非沃土之民之敵,漢、唐盛時,所以能威棱遠憺者以此,然自來操政治之權者,多荒

淫而無遠慮,睹異族之臣服,則茍利一時之休息,而不暇維萬世之安,而官吏、豪民,又利其可供賦役,恣虐使也,如后漢之苦役降羌,晉世并州多以匈奴為佃客,且掠

賣胡羯為奴婢是也。則使之入居塞內;而風塵有警,又驅其人以為兵;于是太阿倒持矣,此五胡及沙陀、契丹、黨項之禍所由來也。孔子所謂大同,即古共產之世也,其和親康樂無論矣。封建之世,黷武之族,雖坐役殖產之民以自活,然其所誅求者,亦稅賦力役而已,于所征服之族社會固有之組織,未嘗加以破壞也。以力脅奪,所得究屬有限,而歷時稍久,且將受所征服之族之感化而漸進于文明,故封建之世,社會之規制,尚未至于大壞,猶之人體,雖有寄生之蟲,猶未至于甚病,故孔子稱為小康也。至資本主義既昌,則昔時之分職,悉成為獲利之彰,盡墮壞于無形之中,社會遂變而為無組織,而民之生其間者苦矣。東周以降,仁人志士,日怵目劌心,而思有以移易天下,蓋由于此。然斯時之社會,其體段則既大矣,其情狀則既隱曲而難明矣,而生其間者,利害又相齟齬而不可合,凡所措置,所收之效,悉出于豫期之外,而事變之來,又多不可捉摸,則安得不視社會為無可控制,不能以人力改造,其惟務抑壓一己,以求與之相安,亦固其所。故新室與東漢之間,實為古今一大界。魏、晉以后之釋、老,宋、明兩代之理學,實改造社會之義既湮,人類再求所以自處,而再敗績焉者也。此又其所以若相反而實相類也。讀隋、唐、五代之史者,其義當于此求之。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靚靚小**的評論:

等了很久但當自營的終于降到了35塊~呂思勉的歷史還是很正很值得研讀的

2016-09-24 10:01: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崇呂思勉之語言文字,希望能對喜愛歷史的兒子有幫助。

2016-11-21 19:42:03
來自***(匿**的評論:

印刷精良 本身定價就非常良心加加上搞活動入手簡直是太超值了 性價比非常高

2017-04-22 23:08: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部書對我了解隋唐史和五代史都有很大的作用,內容豐富

2015-03-07 15:04:3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幫兒子買的,文言文的,有點看不懂。等兒子再大點看吧!

2017-07-22 09:53: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滿意,物美價廉,希望優惠活動多多益善吧,讓所有人都能更輕松的閱讀經典好書!呂思勉的這幾本斷代史可謂精妙絕倫,個人十分推崇。

2016-04-24 00:14:53
來自作善降**的評論:

就分上下兩冊,顯得每本書太厚了,看起來不舒服,帶著也不方便

2016-10-22 14:49: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比上海古籍那一版的便宜很多,但是印刷質量顯然不在一個檔次,買來發現封面被劃起皮了,雖然不爽,也沒啥,畢竟便宜

2016-12-10 16:35:54
來自四五星**的評論:

隋唐五代史 就是太厚了,攜帶和讀都很不方便。書的內容,非常好,沒得說。

2017-10-29 13:27: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靈 有空安靜下來慢慢看 值得細讀 代價一起分享的一本書 超贊

2017-10-28 19:37:16
來自jam0904**的評論:

也是幫爸爸買的 之前買的隋朝寫的太簡單了 內容不完整 希望這本他滿意

2017-11-13 19:11: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般的歷史題材書籍都是在忽悠讀者。呂老的著作絕對是良心之作。要是印刷字體和行間的再大點就好啦。

2017-01-19 21:22:35
來自葉上秋**的評論:

真是好東西,可惜要看懂得花時間,古代的文學跟現代總有一點不一樣,寫的人真是好樣的,支持支持。

2017-08-19 12:37: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愧為大史學名家!老先生的書歷經多次改朝換代仍為歷史座標難能可貴。

2017-11-13 08:21:28
來自dizi333**的評論:

隋唐五代史 二本上下冊都很厚實,很期待看,發貨很快,可惜包裝沒用紙箱,三本塞得長短不一,破了二個大洞,發票不知道掉哪了。

2017-10-23 20:22:09
來自MR_mac1**的評論:

書是非常精美,就是自己文言文功底差了些,導致閱讀很緩慢。不過還是非常推薦各位喜歡歷史的讀者購買的,隋唐歷史,真的非常精彩

2016-04-22 15:19:58
來自二***y(**的評論:

很厚的兩大本書,半文言文的,沒有注解,引用了很多的古代文獻,了解歷史非常的有用啊,讀起來雖然有些困難,但是感覺有讀歷史的感覺,非常的爽。可惜送來的時候有點破損。

2017-02-06 21:20:15
來自齊***(**的評論:

中國之史,非徒中國一國之史也,東方諸國之盛衰興替,蓋靡不苞焉,即世界大局之變動,亦皆息息相關,真知史事之因果者,必不以斯言為河漢也。

2017-02-13 23:13:09
來自義氣云**的評論: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寫的很全面而且非常要那種危機與后勁的書,當屬,呂思勉

2017-02-11 14:00:14
來自b***s(**的評論:

確如推薦而言:《隋唐五代史》這是一部最有分量的中國斷代史工程!

2017-08-27 11:15: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呂思勉大師的歷史系列,從秦漢史到隋唐五代史,對歷史感興趣的不可不讀。

2017-09-14 16:04: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環塔里木歷史文化資源調研行紀》是一本不錯的書,如果看好了這本書,對于閱讀唐代的書籍、尤其是該書很有幫助。可以進行中西遺存對比,對中國文化、希臘文化都有幫助。

2017-07-14 13:27:56
來自f***t(**的評論:

才看完上,真心比較難讀,打算讀點簡單的再回頭細讀。上部是戰爭王朝變遷少數民族關系,下部是國計民生文化政治制度。

2017-03-15 10:57:04
來自5w1h**的評論:

呂氏的通史讀過不少,但是斷代史還是頭一次接觸,整體風格延續了資治通鑒,行文以文言或半文言為主,對于讀者的古漢語言修養有一定的要求。感覺比二十四史中分國論述更有系統性。尤其是隋唐一體的文化考量應該借鑒了當代比較歷史學的思路。

2015-06-03 13:57: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隋唐五代史》包含了隋唐、五代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的制度等,內容廣泛,不但可以了解歷史,對當時的社會文化也可一窺,喜歡研讀歷史書的朋友可以購買。

2017-01-18 10:04: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當當快遞的速度很滿意,一般沒有特殊情況第二天就會到了,但是這次書的邊角弄壞了,而且還蠻嚴重的,我急著用所以就算了。快遞很速度,但是每次都很粗暴,很多次都把書弄壞。所以當當的快遞能否下次好好運書呢。

2017-03-16 22:04:3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