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自孫文締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鍔護國運動興起,袁世凱當國之年,國可謂不興,民可謂不幸。
民國開國前后,垂簾聽政而無術支配的隆裕太后,擁一對寡婦孤兒入承大統的攝政王載灃,帝制回頭泡沫王朝的悲劇人物袁世凱,建國藍圖的較高當國者孫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論基礎的組織家宋教仁,有將無兵的光桿司令黃興,從美國吹來帝制東風的憲法顧問古德諾,始共和終帝制而誤袁氏的楊度,自我貼金或他人捧場為帝制派的“六君子”,國人眼里的大草包袁克定,以一篇文章鬧垮一個洪憲王朝的梁啟超,泡沫戰爭里的蔡鍔……
孫文總統的就職典禮,是這個新時代的開端。舊的帝制逐漸在歷史的海洋中,緩緩沉沒;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成長雖緩,終必有大盛之時。這該是個歷史的必然,無人可以逆轉之也。
袁世凱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國民革命軍政府之間養敵自重以覬覦總統寶座,宋教仁刺殺案的歷史謎團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孫中山的個性對他改造國民黨以謀求革命有何影響,袁氏當國時期的內政外交如何復雜多變,籌安會“六君子”與袁氏政府之間的關系到底如何,不該遺忘的古德諾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憑借其一貫的學者氣節,不依風附草,不人云亦云,堅持論從史出,堅持言必有據。
1. 梟雄難為袁世凱,著史當如唐德剛,《袁氏當國》論說近代中國人物——垂簾聽政而無術支配的隆裕太后,擁一對寡婦孤兒入承大統的攝政王載灃,帝制回頭泡沫王朝的悲劇人物袁世凱,建國藍圖的當國者孫中山,有野心也有理論基礎的組織家宋教仁,有將無兵的光桿司令黃興,從美國吹來帝制東風的憲法顧問古德諾,始共和終帝制而誤袁氏的楊度,自我貼金或他人捧場為帝制派的“六君子”,國人眼里的大草包袁克定,以一篇文章鬧垮一個洪憲王朝的梁啟超,泡沫戰爭里的蔡鍔……
2. 唐德剛“民國通史計劃”精裝出版,幾乎封塵的遺稿,暢銷數十年的經典——從“晚清導論篇”開始,緊接著“北京政府篇”《袁氏當國》,晚年唐德剛潛心撰寫“民國通史計劃”,因病中斷。幸有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整理遺稿、書信等資料,終使“民國史軍閥篇”《段祺瑞政權》等劫后重生。今中文簡體精裝版“唐德剛作品集”,收入早期著作、晚期作品,囊括《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等經典史著,每冊均以胡適手跡集字書名,以歷史照片還原現場。
唐德剛(1920—2009),安徽合肥人。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歷史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后任職于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并對口述歷史的發展貢獻良多。著有《袁氏當國》、《段祺瑞政權》、《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史學與紅學》、《書緣與人緣》、《五十年代的塵?!?、《戰爭與愛情》等,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唐德剛教授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能超越辛酸,在七十歲退休之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做一個倔強的單干戶,單打獨斗地寫晚清、民國史,在八十歲中風生病之前,完成了《袁氏當國》、《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等著作。這些書出版后大受歡迎,居然還有盜版!唐教授當年辛辛苦苦搭了架子要建立的“第三勢力”雖然未能拔地而起,無疾而終,但他所寫的史書在普通讀者“民國史閱讀書單”上,卻恐怕是排在“及時”。
歷史學家必須公正,必須敢言,否則歷史學家就不能得人敬重了。唐德剛教授是一位讓人敬重的歷史學家,即以公正和敢言見稱。
及時章 孫文創制,宣統退位,袁氏當國——民國開國史簡論
第二章 項城不做虛君,遯初志在首相——記民初共和政體的實踐與流產
第三章 世紀末回顧“宋案”與二次革命
第四章 孫中山改造國民黨,袁世凱做終身總統
第五章 帝制醞釀期的內憂外患
第六章 記一失足的帝王之夢——兼評古德諾教授
第七章 帝制終于覆滅,護國也有難題
孫文創制,宣統退位,袁氏當國——民國開國史簡論]
中華民國元年(清宣統三年,歲次辛亥,公元1912年),1月1日(陰歷十一月十三),夜10時,南京前兩江總督府(原太平天國天王府,后來的國民政府,曾為江蘇省政協所在地),彩燈閃爍,軍樂悠揚,時年四十六歲的廣東香山人孫文先生,在數百位衣冠楚楚的男女觀禮者熱烈的歡呼聲中,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及時任臨時大總統,并宣讀誓詞如下: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中華民國及時任臨時大總統孫文,幼名帝象,學名文,習醫時取名日新,嗣諧音字逸仙,秘密革命期間,一度化名用日語中山樵,晚輩同志因此尊稱之為中山先生,世稱孫中山。孫公自己使用的正式名字,以及見于當時政府之正式文獻者,則為孫文。在民國史上的正式紀錄,應為孫文臨時大總統。
上引孫文總統的這則誓詞雖然很短,但它卻是中華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極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嶺。自此以后,這個生生不息的最古老的國家,便由“帝制”轉入“民治”的新時代了。
這一陣軍樂,一片歡呼,一篇誓詞,便把那已延續了四千余年的古老的政治模式正式地結束了。
回看我中華民族的政治社會發展史,如上溯至傳說時代,從公元前2206年夏禹的家天下開始,由一家統治一國,至此已四千一百一十八年了。若從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封建帝國稱皇帝算起,至此也已有兩千一百三十三年了。不管是封建諸侯也好,皇帝當國也好,由一家治一國都是行之數千年的制度。
它們都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當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輕易廢除得了的。
事實上,在此之前的社會政治制度,原都是整個民族在數千年中,從生活實踐中慢慢發展出來的文化整體。在這個整體的結構之內,帝王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圍繞著這個帝王,還有一整套交互運作的國家機器和與它們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文化體系、社會生活方式以及價值系統。它們是個相輔相成、一轉百轉的整體。因此要從一個古老的封建制度(像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或帝國制度(像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國),轉入一個民主代議制度,這種制度轉型,就非三年五年之功了。事實上,東西方歷史都告訴我們,這項轉型運動需時數百年,始能竟其全功。因此在辛亥革命之后,那有數千年歷史的“帝制”,在表面上雖被廢除了,但以后的中國歷史要進入真正的“民治”時代,還要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慢慢地轉化過來。
上述孫文總統的就職典禮,是這個新時代的開端。舊的帝制逐漸在歷史的海洋中,緩緩沉沒;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成長雖緩,終必有大盛之時。這該是個歷史的必然,無人可以逆轉之也。
項城不做虛君,遯初志在首相——記民初共和政體的實踐與流產]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若論開國元勛主持國政的時間,則中華民國開國的及時任臨時大總統孫文,可能是為時最短的了。孫公于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職,成為中華民國及時任臨時大總統,到 2 月 14 日,他就向參議院辭職了,參議院也通過決議接受他辭職。雖然孫公延遲到4月1日始正式解職,但從就職到辭職,孫文先生只做了四十五天的臨時大總統,實際擔當政務也只三個月。這不僅在民國史上是最短的一任總統,在中華五千年史上,也是在任最短的開國元勛了。
孫去袁來。袁世凱是宣統皇帝溥儀于2月13日下詔退位后第三天,也就是孫文大總統向參議院正式辭職的第二天,由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在南京全票選出的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筆者在前一章已提過,袁本另有打算,要由他自己承清朝太后之命,召集國會,決定國體,然后由國會選舉他做總統。如此他就不需要做革命黨的總統了。但是他未能如愿,不得已而求其次,他現在也只有通電接受革命黨參議院所推選的大位。如今既接受此職,就得接受他們所通過的實行內閣制的約法和以南京做首都的決定了。袁對做總統的法律根據,暫時不敢提出異議,對把南京作為首都,他就推宕了。猛虎不能離山,袁世凱何能離開北京呢?南方就決定派遣迎袁專使,迎袁南下。
世紀末回顧“宋案”與二次革命]
在本世紀初,民國二年(1913)所發生的“宋案”(宋教仁被刺案),和隨之俱來的由國民黨所發動的反袁內戰(所謂二次革命),實在是中國近代史上所不應該發生的兩項偶然事件。不幸的是,歷史上的偶然事件,往往會導致必然的后果。在民國史上政爭不循法律途徑,而用槍桿,這是及時次。袁(至少是袁黨)之殺宋,是一錯;而國民黨之以暴易暴,興兵倒袁,則是再錯。歷史不是數學,兩負不能變成一正。一錯、再錯之后,此例一開,接著三錯、四錯隨之而來,就變成武力至上、軍閥混戰了。
袁世凱是否一定要殺宋教仁?宋其實在早年的同盟會中,一直被他的同志們視為親袁派,所以袁也一直對他是加意籠絡,甚至視為子侄呢!袁對也是如此,他要兒子袁克定和汪拜為盟兄弟。汪也是當時革命陣營中的親袁派。事實上,辛亥革命期間,非袁不可的口號,便是首先喊出來而舉國和之的。
孫中山改造國民黨,袁世凱做終身總統]
發生在民國二年(1913)春夏之交,由孫中山先生親自發動和親自領導的二次革命,時不旋踵,便全軍盡沒,一敗涂地。它的過程為時雖短(未出兩月),卻是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轉型史中的一大里程碑。此話怎講呢?原來辛亥革命的較大目的便是廢除帝制,建立民國,而這個民國的建制卻是以美國模式作標準的。不幸這個二次革命的爆發,卻標志著這個美國模式的徹底流產(注意:不是破產,后節再漸次加以說明)。
我們要知道,中華民國國體采用的美國模式,原是當時新派人士——也可用個后來的名詞叫作進步人士吧——包括全部的革命黨和絕大部分對帝制絕望的君主立憲派,甚至包括梁啟超也在內的原先的保皇黨骨干,都已一致認可的模式??墒嵌胃锩l之后,這個全國一致的共同愿望(national consensus),就頓成泡影了。
有許多革命理論家可能不承認上述諸派(革命派、君憲派、保皇派……)的認知可以反映全國人民的公意,因為當時全國人口有四億之眾,上述諸派知識分子人數有限,哪能代表全國人民呢?殊不知,這正是在下作者,要提醒讀者賢達的地方。我們要知道,清末民初之際,正是我們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從帝制中國邁向民治中國發生轉型的啟蒙期。在這個啟蒙期中,占全國人口八成的農民只是個沉默的多數(silent majority) 。他們對所謂國體問題,還不具備有發言的智能(wisdom)和機運(chance)。那時能夠站起來說話的,只限于少數受過足夠教育的所謂知識分子。我們大致也可給這些知識分子戴頂帽子叫吵鬧的少數(a quarreling minority) 吧!一百年前的中國,和今日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是轉型進展過程中的階段問題,階段不到未可躐等也。我們不可犯史學上所謂現時觀念的錯誤。在二次革命前,這個吵鬧的少數(肯定不會超過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對美國模式的國體問題,原有其共同認知的。不幸這項共同認知,卻被二次革命革得煙消云散了。
帝制醞釀期的內憂外患]
袁的獨裁究竟是什么形式呢?我們要知道,袁是遜清老官僚出身,在他個人所知的政治常識里面,世界各國的國體,就只有共和(republic) 和帝制(monarchy)兩個模式。他自己,乃至他的智囊團(think tank),都不能了解,任何政治、社會的模式(settled pattern),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慢慢地發展出來的。這一形態,今日雖不合中國國情,安知三五十年,乃至百年之后,它也不合乎中國國情呢?袁氏和他的智囊們當時沒有這種歷史進化的觀念,因此認為共和既然不合中國國情,那就只有干脆回頭去搞帝制了。可是,搞帝制,他也知道,絕不能讓溥儀復辟,更不能讓那些腐朽而顢頇透頂的遺老隨之復位。因此,他認為,天降大任,只有我袁世凱自己來做皇帝了。這一構想,事實上也不限于袁氏,當時誠實的勸進者是不乏其人的,他們的想法,大致也就是袁的想法。
袁氏自己顯然也早有稱帝的居心。但是從總統回潮變皇帝,不可變之于一夕之間,因此他也就采取王莽的辦法,先做做假皇帝,搞個過渡和醞釀的時期,一面制造輿論,改變人民心理;一面變更官制,把民國的制度,逐步變成漢、唐、明、清習用的封建老套,以便于他在登基時,官制上可以一拍即合也。袁氏廢除民國官制的及時步,便是廢除共和體制的國務院和國務總理。把內閣各部改為總統直轄,另設頗有封建氣息的國務卿,以為總統之佐理。因此國務卿一職,便形同明朝初年朱元璋廢除宰相制以后所設之大學士,和清雍正以后所設立的軍機大臣。他助理皇帝日理萬機,而本身卻無決策之權。另外各級官員的級別,亦采用古封建的舊名,分卿、大夫、士三等九秩。
另外袁也恢復了清制的都察院(改名平政院)以整肅官箴,恢復了御史臺(改名肅政廳)以糾彈違法官吏。這兩項設置,倒不無新意。因為在清末民初,中國在試行現代法制時,從西方引進的是大陸法。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不同之處,便是大陸法系把行政訴訟和一般民事、刑事訴訟分庭處理。所以平政院事實上便是一個處理官民訴訟和官官訴訟的特種法庭;而肅政廳在制度上雖隸屬于平政院,但在糾彈違法官廳或違法官吏的操作上,卻是獨立運行的。這可以說是傳統中國監察制度的現代化。其運作方式,頗近似于美國主持糾察克林頓緋聞案的獨立檢察官斯塔爾(Kenneth Starr)。據此新制,在當年袁政府中,官吏不論大小,違法貪贓逾五百元,便可判處死刑。其后袁的京師警察總監、后來升任京兆尹的王治馨,即因一樁五百元的貪污案而被袁飭令槍決。
同時,袁對海、陸兩軍軍制,以及地方政府,亦多加整頓。上篇便曾說過,袁曾有意向趙匡胤看齊,搞廢督裁兵和將不專兵,把各省都督如蔡鍔等調入京師:另設將軍府,餌以高位厚祿,以豢養之;另設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以統一軍令軍政。
各地方省區廢督之后,原有實權的民政長官亦改制成虛銜的巡按使,廢(虛)省設道,以道尹掌地方政府實權,而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政權之控制。總之,袁氏在坐上終身大總統的寶座之后,其時代以一人治天下的企圖,則是昭然若揭的。他已鋪平了帝制大道,萬事俱備,所缺的只剩個皇帝的尊號了。
記一失足的帝王之夢——兼評古德諾教授]
在本世紀之末,我們平心靜氣,摒除近百年來所積存的成見,并以近十余年來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所開放出來的視野與史料,再來回看世紀之初的紛紛擾擾,在比較史學的法則之下,我們難免也有一番覺今是而昨非的檢討。就以袁世凱來說吧,筆者始自孩提,可說就未讀過一本對袁世凱有正面評價之書。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中,我個人對袁氏的議論,也可說是從全盤否定開始的。但是在憂患余生中,歷經國破家亡、家破人亡和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之后,霜晨月夕,閉目沉思,再佐以讀破千卷史書的分析,余終覺人類也只是脊椎動物之一種,圣賢、禽獸之分,哪有若斯之哉?天何言哉?
筆者不學,在史學中與袁氏糾纏,所讀不下數百萬言,近年述而作之,蓋亦在十萬言以上。袁世凱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語云“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將貨比貨,吾為袁世凱悲,亦如余之為惜也。二人一為能臣,一為才士,均有足多者。小節出入,縱有可議,皆無傷傳世之名。二人之錯,錯在晚節,錯在一念之間。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為曹操,一為張邦昌,就遺臭萬年了。之失足,實由于身邊那個才勝于德、做宰相大夢、而生就漢奸胚子的周佛海,聯合汪氏潑辣褊狹的老婆陳璧君,而拖其下水,有以致之。袁世凱之失足,則由于他身邊那個對現代政治知識實無所知卻恃才傲物的楊度,聯合袁氏那位渾球“太子”、欺父誤國的袁克定,把老頭子拖下糞坑,其失足情況,與汪氏如出一轍也。袁家騮教授向我嘆息說:“實在是怪我的大伯父。”袁氏稱帝,袁克定的確是個關鍵人物。袁克定除私人野心之外,別無足述,而其人又無行。晚年竟以好“男寵”而破產破家,貧困以終。項城一代梟雄,而敗在這么個敗類的兒子之手,也真是窩囊之極。楊度此人則自高自大,始共和,中帝制,亦見其為人與思想之反復無常,而心比天高,口若懸河,己且不知,何能教人?袁氏為這樣的think tank所誤,不敗何待?然士君子為政,治國安邦,自應有其立身從政的原則與主見,而曰為小人所誤,終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在一個偉大而復雜的歷史轉型期中,袁世凱在智、才、德三方面的主觀條件,與轉型過程中的各種客觀條件,無一相侔,怎能不失敗呢?思之可嘆。
袁世凱想做皇帝的動機蓋始于辛亥革命。由一個當朝宰相或統兵大將乘亂篡位,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上,是有其一定的套路的。那就是乘亂抓權、抓軍,清除異己,培養死黨,然后水到渠成,逼宮、受禪做下一朝的開國之君。但是袁世凱的二兒子—假名士袁克文是一貫反對他父親做皇帝的,其一首七律諷父詩曰:“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袁氏對民國如無二心,他的統治是篤篤定定,不會有太多的問題;他如背叛民國,來,那他這洪憲王朝,便是個泡沫王朝,一戳即破。
——唐德剛
除了口述史之外,唐先生還寫過《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等許多歷史著作,唐先生知識淵博,因此,他的歷史著作常常上天下地,融中外古今歷史于一爐而共冶。例如,他明明談的是晚清,然而筆鋒一轉,卻突然談到了古希臘,談到了秦、漢、魏、晉,起承轉合,信手拈來,非常自然巧妙,豪無牽強附會之感。而且,唐先生性格幽默,談吐詼諧。他的史學著作明白如話,這是唐先生獨有的風格,別人,至少我學不來,也學不會。美國學者夏志清稱唐先生的散文為“唐派散文”,我以為,唐先生的史學著作堪稱“唐派史學”。唐先生去世了,“唐派史學”會不會因此成為絕響呢?
——楊天石
袁氏當國》這本書以非常輕松的筆調描述了袁世凱是怎樣從一個逼清帝遜位的“能臣”退化成終于自立為帝而被永遠釘在中華歷史的恥辱柱上的“奸雄”的。作者是旅美學者,因此這本書特別之處在于他突破了傳統的歷史記載方法,視野寬廣。難能可貴的是,此書筆調輕松,嬉笑怒罵,像講故事一樣地抖出史料,可讀性極強。我個人認為此書比《萬歷十五年》要精彩一些。
——阿來(《塵埃落定》、《瞻對》作者)
袁氏當國 袁世凱 第一位正式中華大總統 軍閥之父 值得一看
唐德剛作品集中的,他長期從事歷史研究和教學工作,并對口述歷史的發展貢獻良多。
上一個訂單漏發了,反映以后馬上補發了,第二天就收到了!贊???。?
非常好的一本書。包裝很好。印刷精良。紙質不錯。排版舒服。內容詳實。文筆優美。受益良多。非常值得購買。
挺好的。但是我覺得不知道是不是智商不夠的問題,本書對袁世凱本人的特點沒有太多的描述 基本是史實,有時候會看不懂。
閱讀順暢,唐老的筆調輕松、客觀,有史實有情懷有感悟,值得一看!
整體還是不錯的,包裝精美!賣家還送了一本一個人的史記,老好了,那檔次,相當滿意!
唐老的歷史,總是那么客觀而深刻,非常值得閱讀
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慰亭,嘆時運,不稱帝或許是另一個結局
這本書布面的封面很有質感內頁插圖很有特色,唐德剛先生的書很喜歡。
據介紹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段歷史,應該不錯。
書皮讓親給吃了嗎?書的內容還未看先暫時給五星
較詳實地從另外一個角度描敘一個人物和一段歷史,也對歷史上的一些認識或者偏見進行了分析。
對袁世凱和民國初年的政治社會有了新的認識 值得一讀 但是書脊中間感覺沒有粘牢一樣 很怕脫頁啊
唐老的作品沒的說,我都喜歡好久了,這次正好活動就入手了!非常好,雖然還沒看呢,但是以前大學期間圖書館瀏覽過!
唐德剛先生的作品值得一讀,站在另一個角度去了解袁世凱。
如何評價袁世凱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各有各的角度,難統一。
袁氏當國,想了解袁世凱的不可錯過這本書。裝訂個和排板都不錯值這個價,很好
很多人知道郭德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唐德剛,我之前大概也看到過一些文章中有過唐德剛的名字,這次是因為閱讀熊培云先生的《一個村莊里的中國》,對唐德剛有了興趣。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在我們所處的社會,很難從更多的細節的角度認識歷史的真相。對袁世凱沒有太對的了解,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清末與民國的這段歷史有更多的了解。
看過《晚清七十年》后,還想繼續看,唐教授的書籍很不錯,當然另一方面,想看看唐教授怎么評價我心目中的蔡鍔將軍!
袁氏當國(精裝)此書比《萬歷十K五年》8要精彩一些Z。阿來(《塵埃落定》、《瞻對》8作者)袁氏當國(精裝)推薦語商品名稱袁氏當國(
袁世凱本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開國總統的,無奈個人的局限性和中國土壤的民主尚久氣侯,共和的半途而廢,國民黨有責任,袁世凱野心私心太重,最終稱帝,造成政治的割裂,軍閥渾戰,國將不國。而最大的傷痛是外蒙被蘇聯裹協獨立,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強權的領導人,中央政府就會失去對地方的控制。
唐德剛治史非常嚴謹,絕非人云亦云,特別是對于袁是否竊取革命成果,篡奪大總統職務,登基做皇帝等史實,能夠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公正的記述,并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些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非常值得一看。
中華民國初期,由于體制的轉型,在建立民治體制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元的理念,隨之而來的是多方勢力的角逐,卷在政治漩渦中的袁世凱成為了主角,作者通過嚴謹態度、豐富的的史料,對袁的后半生做了客觀的評價,讓我了解了一個比較真實的袁世凱,喜歡民國史的朋友值得擁有。
一拿上手就停不下來了,最近工作不忙,一兩天就趕著看完了。對袁世凱的了解更加全面和豐富。現在史學界對袁世凱的評價慢慢客觀了,并不是一棒子打死。比如著者就稱袁為當世之曹操。
唐德剛教授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能超越辛酸,在七十歲退休之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做一個倔強的單干戶,單打獨斗地寫晚清、民國史,在八十歲中風生病之前,完成了《袁氏當國》、《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