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2015中國好書《國史講話 春秋》全系列作品
、、、等幾代領(lǐng)導人敬重的史學大師寫的國民讀物
先說上古。
中國文化的底層在哪里?三皇五帝的傳說到底有幾分真實?“玄鳥生商”的神話與朝鮮人和滿人的神話相近,意味著什么?擁有羌族血統(tǒng)的周人得到中原后,為何將自己的民族稱為“諸夏”?周人為什么要區(qū)別“夷”“夏”?作為“十三經(jīng)”之首的《周易》,是怎么發(fā)明的?中國人為什么將“國”叫做“國家”?……幾千年上古史,訴說的是中華祖先的血脈與傳奇。
再說春秋。
公元前712年,魯國大臣羽父派了一個刺客,將魯隱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將自己的孫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晉國權(quán)臣趙盾的族人,將晉靈公刺死。類似這樣的弒君故事,在春秋時期為什么頻頻上演?春秋五霸誰名副其實,誰是徒有其名?戎狄蠻夷是如何漸漸融入而成新的“華夏”?古代的貴族是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還是赳赳武夫?春秋著名的美食是什么?……三百年春秋史,講的是野蠻到文明的過渡,中華民族的初生。
再說宋蒙。
繁華絕世、武力顯赫的宋朝,為何總是受到異族的壓制?或者也可以反過來一問,總是受到異族侵迫的宋朝,為何還能繁華絕世?從杯酒釋兵權(quán)、機關(guān)算盡的趙匡胤,到憑兩千人起事、氣吞萬里的阿骨打,從一統(tǒng)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機,到東征西討、天下臣服的鐵木真,宋遼夏金元如何輪番征戰(zhàn)天下?他們的崛起、壯大與衰落之路有何異同?為何中國各族的爭存,會在這三百年達到一個高潮?……三百年宋蒙史,則讓后人不由得發(fā)出一聲感嘆,歷史的發(fā)展趨勢雖屬必然,卻充滿了巧合與無奈。
聽民國可親的先生講可愛的中國史
獲影響中國薦書:、中央電視臺2015中國好書《國史講話 春秋》全系列作品
名師講義,可讀可信:民國好的歷史老師,錢穆、譚其驤、童書業(yè)、楊向奎、白壽彝等大批史學名家的培養(yǎng)者和提攜者,胡適、郭沫若、余英時等新舊各派公認的學術(shù)領(lǐng)袖,欽定二十四史點校主持,歷史學家顧頡剛撰寫
小說筆法,正說歷史:它是一位歷史學家對死板學術(shù)體裁的背叛,是用活潑的通俗體裁撰寫的一套歷史“小說”
關(guān)乎華夏的血脈與成長:三皇五帝夏商周,是早的中國和初華夏的誕生;春秋,是野蠻到文明的過渡,是不同種族混合而成中華民族的時代;遼宋夏金元,是中華民族內(nèi)部族群競爭激烈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大踏步演進的時代
顧頡剛(1893—1980),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大師,古史辨學派創(chuàng)始人,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歷史地理學奠基人。先后在廈門、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學任教授,曾創(chuàng)辦樸社、民俗學會、禹貢學會等,主編《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等。1954年后歷任中國(社會)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他是錢穆的伯樂,譚其驤、童書業(yè)、楊向奎、侯仁之、白壽彝、唐德剛、胡厚宣、王鐘翰、徐文珊、張維華、馮家昇、朱士嘉、鄭德坤、王樹民、胡道靜、程應(yīng)镠、劉起釪、方詩銘、黃永年等史學名家共同的老師。
他是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屆人文組院士還有胡適、馮友蘭、金岳霖、傅斯年、陳寅恪、陳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1954年,提議點?!顿Y治通鑒》,欽點他參加“標點《通鑒》小組”,他是總校對。
1971年,經(jīng)提議、批準,他受命主持校點“二十四史”工作。
2013年,《新華日報》刊載贊譽顧頡剛的著述不得了,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到三皇五帝、軒轅神農(nóng),他把中國的歷史懷疑了個遍,勇氣可嘉??!
2015年4月8日,總理為他的“古史層累說”做新解:“顧頡剛提出了一個‘古史層累說’,其實正面理解應(yīng)當說,每代人都有積累、有發(fā)展、有豐富。如果后人累積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有利于當代社會、有利于中華民族未來發(fā)展,那我們何樂而不接受呢?”
他出身江南及時讀書人家,是一位著名藏書家,藏書共計46000余冊,其中線裝書約6000部。
國史講話:上古》目錄
•導讀
••代序
•前編
中國古代史述略
•正編
前記
及時章 中國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
第二章 商周間的神權(quán)政治
第三章 德治的創(chuàng)立和德治說的開展
第四章 商王國的始末
第五章 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
第六章 周室的封建及其屬邦
第七章 西周的王朝
第八章 漸漸衰亡的周王國
第九章 齊桓公的霸業(yè)
第十章 秦與晉的崛起和晉文公的霸業(yè)
第十一章 楚莊王的霸業(yè)
•編后記
國史講話:春秋》目錄
•導讀
•正編
及時章 三代的略史與周的變遷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列國世系
第三章 鄭國獨強時代
第四章 鄭的中衰與齊的始強
第五章 所謂“尊王攘夷”事業(yè)的背景
第六章 齊桓霸業(yè)
第七章 晉秦的崛起與其爭霸
第八章 楚宋爭衡與周室內(nèi)亂
第九章 城濮之戰(zhàn)與晉文霸業(yè)
第十章 秦晉的沖突與晉襄繼霸
第十一章 晉的中衰
第十二章 楚的強盛與狄的衰亡
第十三章 晉楚及時次和平盟約的訂立與撕破
第十四章 晉的內(nèi)亂與悼公復霸
第十五章 晉楚第二次和平盟約的訂成
第十六章 中原和平時期中的各國內(nèi)政的變遷
第十七章 社會組織的變動與學者階級的出現(xiàn)
第十八章 北方政局的終結(jié)
第十九章 南方的混戰(zhàn)與吳的衰亡
第二十章 結(jié)論
•附編
及時章 春秋時的農(nóng)民生活與商工業(yè)
第二章 封建社會的組織與其動搖
第三章 男女關(guān)系與婚姻習慣
第四章 世族與世官制度
第五章 地方制度與城邑建筑及人口
第六章 軍制
第七章 爵位與官制
第八章 教育與刑法
第九章 宗教與學術(shù)
第十章 禮俗及其他
附錄一 春秋史課試題(民國二十六年一月)
附錄二 春秋史課試題(民國二十六年六月月)
•編后記
國史講話:宋蒙三百年》目錄
•導讀
•正編
宋代的統(tǒng)
契丹勢力的南漸(上)
契丹勢力的南漸(中)
契丹勢力的南漸(下)
西夏的始末
女真的勃興(上)
女真的勃興(下)
蒙古的立國(上)
蒙古的立國(下)
蒙古領(lǐng)土的擴張(一)
蒙古領(lǐng)土的擴張(二)
蒙古領(lǐng)土的擴張(三)
•附編
群雄的削平和澶淵之盟
西夏勃興和推行新法
書院的建設(shè)和學派的蔚起
金興遼亡和宋室南渡
蒙古的兵力和亞歐的交通
元朝的政治與特種文學
附錄 編纂國史講話的計畫
•編后記
演說宋朝的歷史的,有三部重要的小說。一部喚做《楊家將》,是講北宋與契丹的戰(zhàn)事的;一部喚做《水滸傳》,是講北宋末年的強盜生活的;一部喚做《精忠傳》(一名《說岳傳》),是講南宋與女真的戰(zhàn)事的?!毒覀鳌芬粫灿邪耸?,用岳飛一人做線索,敘述女真的兇暴,奸臣的誤國,很是淋漓盡致,所以戲劇中也有幾出著名的戲是從這書里出來的。諸位不曾見過《八大錘》嗎?這出戲一名《朱仙鎮(zhèn)》,乃是岳飛大破金兀術(shù)的一段事。戲場上的兀術(shù)涂了滿臉的金碧,戴了翎頂,披了狐裘,兩手揮著兩個銅錘,何等的威風凜凜!卻被岳家軍中四個善使銅錘的將官殺得大敗,連呼“阿喲”而遁。岳家軍真利害呵!
金兀術(shù)是誰?金是他的國名,兀術(shù)是他的原名,宗弼是他的漢名。他是金太祖的第四子,所以江南人喚他為四太子。在北宋滅亡之后,他屢屢?guī)П舷?,想打平南宋。只是他的運氣沒有像他的哥哥宗望(二太子)那么好,連次給韓世忠和岳飛打敗了。但他雖打了敗仗,他的威名可真不小?,F(xiàn)在人盡多不知道阿骨打(太祖)和吳乞買(太宗)的,卻很少人不知道金兀術(shù)。這因為金國開國后半期中的兵威差不多是他一個人的活動,而且他又深入中國的南部,所以大家容易記清楚了。
自從徽、欽二宗被擄北行之后,大楚皇帝張邦昌因為沒有金兵留衛(wèi)自己,人心又不服,只得迎接康王構(gòu)登了帝位,這便是南宋高宗。高宗用了李綱為右仆射(宰相)兼御營使,把主和誤國的李邦彥、張邦昌等貶的貶了、殺的殺了。李綱整頓軍政,一時很有些振作氣象。但是金人的兵力這樣大,大家只想避去他們的鋒鏑,哪敢同他們對壘,高宗究竟不是一個勇敢的人,禁不住左右的慫恿,所以李綱相了七十余天就免職了。陳東又上書,請留李綱,并罷斥主和的人。奸臣黃潛善等因為他的話于己不利,借端觸怒了高宗,把他殺了。但陳東實在不認識李綱,只為謀國家的利益而得了死罪。他死的時候,許多人都替他流淚。
李綱免了,陳東殺了,于是定計南遷,御駕到了揚州。那時金國的宗望已死,宗翰、宗輔、宗弼等分道伐宋。1128 (高宗建炎二)年,宗弼又打到了汴京。明年,宗翰渡過淮河,離揚州很近了。高宗得訊,立刻逃過長江,到了鎮(zhèn)江,又逃到杭州。宗弼野心勃勃,請得太宗的許可,大起北方的兵來伐宋。
他路過的地方,隨即下令,禁止百姓穿著漢式的衣服,又勒令他們照了金國風俗,剃去前額的發(fā),不照樣的便殺。他們分了兩支兵渡江,打破江東(今江蘇、安徽)、江西(今江西)兩路的諸府州。高宗又逃到明州(今寧波),坐在船上避敵;后來又到溫州。宗弼到了杭州,大燒大掠而去。高宗回到越州(今紹興),收拾遺民,江東和江西兩路算又取了回來;但是四京卻屬于金國了(四京的名目,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yīng)天府—今商丘,北京大名府)。
宗翰南下時,金太宗叮囑他,等到平了宋國,仍當依張邦昌舊事,在宋臣中立[眉批:“立”可改“找”。]出一人做中國的皇帝。他所以這樣做,乃是要用中國人攻中國,使得金國自己可以休養(yǎng)生息。所以他們打下了、京西兩路(今山東、河南)之后,宗翰便冊立劉豫為齊帝—他是宋的濟南知府而獻地與金國的。他做的帝,是“金子皇帝”,與石敬瑭和契丹的關(guān)系一樣。他起先建都北京(大名),后來徙都東京(開封)。
劉豫做了金子皇帝,當然與宋國不能兩立,他就遣將伐宋。那時宋國很出了幾員戰(zhàn)將,而尤利害的是岳飛,他既有武藝,又有謀略,又得兵心,劉豫打他不過,只得到金國去請兵。太宗命宗輔、宗弼等前去幫他。劉豫派了他的兒子劉麟、侄子劉猊,帶兵會合了金兵南下。到揚州大儀鎮(zhèn),給韓世忠打得大敗。劉麟、劉猊一對弟兄,棄了輜重逃了。宗弼等既打了敗仗,又聽得太宗病重,也就引兵歸國。1135 (高宗紹興五)年,高宗還到臨安,定都在那地。那時離他的即位已有九年了,南宋偏安的局面才得立定。
本書是史學大師顧頡剛先生的“大家小書”,是先生以現(xiàn)代科學方法書寫春秋歷史的講義作品。從政治史和社會史的角度,詳細呈現(xiàn)了春秋時期中華民族從野蠻到文明的歷史過渡。著重書寫春秋時期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簡明扼要,言淺意深。全書展示了“古史辨派”史學家變革歷史敘事方式的努力,重構(gòu)歷史知識的心路及其科學態(tài)度和理性精神。
——、中央電視臺2015中國好書《國史講話 春秋》頒獎詞
頡剛在我們友朋中,是低著頭努力的人。他不說空話、不喊口號,也不做什么《國學概論》、《國學大綱》一類空疏的、無聊的,甚至于抄襲而成的文字。他是有計劃的,勇敢的,就心之所要,性之所近,力之所至,以從事學問與著述。……假若學術(shù)可以救國……配的,只有我們的頡剛,因為頡剛才真真是沉醉于學術(shù)的人。
——胡適
你在這個學問(中國古史學)中的地位,便恰如牛頓之在力學、達爾文之在生物學。……頡剛是在史學上稱王了。
——傅斯年
在哲學史、思想史方面,胡適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而在歷史學方面,真正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代表新思潮的,應(yīng)當是顧頡剛。“五四”以來,史學界有許多大明星,但都沒有建立一種學派、學風;真正建立學派、學風的是顧先生,是古史辨學派、學風。
——鄧廣銘
顧先生是一位中國古代史大師,民間文學史大師,可以和乾嘉時代任何一位大師媲美!
——楊向奎
舊史學有三位大師:陳寅恪、陳垣、顧頡剛。這三人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學者,在史學上貢獻非常大。
——張岱年
(顧頡剛是)中國史現(xiàn)代化的個奠基人。
——余英時
在民國時期的史學界,事實上長期坐把交椅的是顧頡剛。顧頡剛不但以古史名世,更以善于識拔、獎掖、培養(yǎng)青年學人蜚聲士林。在培養(yǎng)學術(shù)傳人方面,顧頡剛可以說前有章太炎、胡適,后無來者。
——王學典
顧頡剛是二十世紀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的傳奇人物。顧頡剛對中國史是有通貫理解及論述能力的,不止能考古,亦能述今;不止能破壞,也能建設(shè)。
——龔鵬程
顧頡剛乃現(xiàn)代中國史學家中之翹楚,他抨擊傳統(tǒng)觀念并主張重寫中國歷史。
——美國史學家施奈德(L.A.Schueider)
顧頡剛先生研究歷史是拋開了傳統(tǒng)的專制正統(tǒng)思維方式的,他不用去考慮屁股的問題,因此能夠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上來看待中國歷史,以一種不同于從前的方式來觀察過去。正因為方法的變化,顧頡剛先生能夠公正地看待歷史,給人們帶來一個更真實的中國歷史。
——賈志剛(《賈志剛說春秋》作者)
顧頡剛先生的“國史講話”系列,讓我看到一位嚴謹?shù)臍v史學家對死板學術(shù)體裁的背叛、一位盡責的歷史老師對學生的體貼,以及一位傳統(tǒng)學者對學術(shù)自由與現(xiàn)實關(guān)懷的選擇。
——易強(《蒙古帝國》作者)
先看的是“春秋”,又發(fā)現(xiàn)了三卷本,五折拿下。不像想象的那么厚,尤其是紙質(zhì)非常輕,感覺很不錯。讀后有感另發(fā)。
其實挺好的,不過顧大師的三冊書內(nèi)容怎么才那么一點點,還以為是大書,原來就是三本精裝小冊。跟我買的《中華文明史》四冊大書比較起來,總覺得有那么一點寒酸啊。
書當然不錯。但是包裝的紙箱子破了,一面直接是打開的,檢查了一下,書沒少。當當以前的包裝不錯啊,最近連著買了兩次,盒子都是破的,這次比較嚴重,還好書沒丟。
歷史就是故事,很贊!就如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總歸不能百分百還原真相。不過也因此才需要我們。
有些慚愧,最近俗事頗多,書買了一段時間了,還未及細讀。但久聞顧先生大名,學術(shù)造詣算是一高峰,想來他老人家的力作一定對人大有啟迪!
包裝很好,內(nèi)容略顯單薄,可以把上古跟春秋合訂為一本。
顧頡剛大師是白壽彝、譚其驤等大師的引路人,其口述的《中國史學入門》、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和錢穆先生的《中國史學發(fā)微》都是引導我看歷史的入門書。
大師作品,輕松易懂,不僅適合大人閱讀,也適合孩子閱讀,大約從小學高年級就能無障礙閱讀。雖然內(nèi)容輕松,但處處體現(xiàn)出大師的內(nèi)涵。
正在看《春秋》,寫得非常通俗易懂,把整個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關(guān)系分析得清楚,喜歡這套書
嘉時代任何一位大Y師2N媲美!楊向奎舊史學有三位大師:陳寅恪、陳垣、6顧頡剛。這三人可以說D是非常偉大的學者,顧頡剛國史講話全本(三冊)顧頡剛
三本小小的冊子,精致,印刷紙張都是一流。內(nèi)容通俗易懂,適合中學生閱讀。不適用深入閱讀,因為成書較早,很多觀點史料都沒給出結(jié)論。不虧一套精致的深入淺出的小冊子,適合休閑閱讀。
三冊書,就外觀紙張來講,毫無疑問,是最棒的。顧大師的歷史觀很全面,也很強,雖然少部分理念與當下的時代感不太一樣。但是但就作者提出的歷史觀點,還是有很大的收獲!
年紀大了越來越傾向于非虛構(gòu)類,好吧,書還沒看??磿乃俣仁冀K趕不上買書的速度。聽說評價才有積分,是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我去,以前買的幾百本書是白買了。
顧頡剛先生是一代史學大家,這套在上初中的時候就讀過,是老版本的,今天終于看到新版本了!再度大作,又有新的感悟和理解。好書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喪失價值,值得擁有!
曾經(jīng)聽樊老師講過這本書,特意買來拜讀一下。目前只看完了春秋部分。不得不說對于中華民族的歷史又有了新的認識。值得一讀
薄薄的三小本啊 ,看圖以為很厚的呢,最厚的一本258頁,15萬字,硬殼精裝的,質(zhì)量不錯,不過感覺有點貴啊 55.5元。我是2016年1月6號拿到的貨,不過版權(quán)頁寫著2016年1月第二次印刷。
內(nèi)容很全面,從上古時期講到春秋,再到宋蒙三百年,都做了很詳細的概括,連里面很細的故事都有所涉獵,不愧是大家之作!
讀來不累,好像閑話家常。 是有底氣、有貨色的。也是能說會道的。但是不是故作驚人之語的那種。是平和的老者在講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如果每一本史書都這樣,讀史的人會多很多吧。
顧頡剛先生的著作,每一本都是精華,這一套也不例外,印刷裝幀精美。只不過,實際拿到手后發(fā)現(xiàn)書比一般的要小,不知道為啥定價要這么好高。其中的兩冊有些內(nèi)容重合了,但論述的角度不同,也有一番風味
顧先生是現(xiàn)代開創(chuàng)新風、開創(chuàng)新派的史學大家,大家之大,不僅在于其學問淵博,還在于其淵博中的平實、通俗、曉暢。本書專家可讀,專業(yè)上受啟示,一般歷史愛好者也可讀,樸實有趣,躍然紙上。真是好書,真是好書啊。
三本小小的冊子,精致,印刷紙張都是一流。內(nèi)容通俗易懂,適合中學生閱讀。顧先生是現(xiàn)代開創(chuàng)新風、開創(chuàng)新派的史學大家,大家之大,不僅在于其學問淵博,還在于其淵博中的平實、通俗、曉暢。
名師講義,可讀可信:民國最好的歷史老師,錢穆、譚其驤、童書業(yè)、楊向奎、白壽彝等大批史學名家的培養(yǎng)者和提攜者,胡適、郭沫若、余英時等新舊各派公認的學術(shù)領(lǐng)袖,欽定二十四史點校主持,歷史學家顧頡剛權(quán)威撰寫,平實、通俗、曉暢,樸實有趣,躍然紙上。
描述和實物有差別,看起來照片那么厚那么大,回來又小又薄,唉……
看圖片以為書籍會很厚,像新華字典那樣,買回來才發(fā)現(xiàn)挺薄的也很小,紙質(zhì)也不是很好
剛剛翻了幾頁,覺得真不錯!顧先生對問題認識很深,但又有獨特的見解。在網(wǎng)上看時感覺是厚厚的一套書,但是拿到手上一看挺薄的一套書,排版也挺好!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我是在活動之前買的,兩天后就降價到50元左右了!好心酸??!不過一直很想買的,好好拜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