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后,只能夢回盛世大唐。華清池沒了楊貴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揮《霓裳羽衣曲》,搖晃的帝國勉強支撐,宦官專權、朝臣內訌、胡人添堵、藩鎮割據。私鹽販子出身的黃巢,又用農民大起義踹了唐王朝一腳。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歲的帝國終究咽了氣。安史之亂為何會發生?平叛的過程為何如此漫長?為什么強大的唐帝國會從此由盛轉衰?解答這些疑問,體會那段歷史,請閱讀《易中天中華史 第十六卷:安史之亂》。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至于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長沙,曾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F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治者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1-16卷)。
及時章 開元新政
大閱兵
姚崇拜相
宋璟當國
宇文融理財
張說下臺
第二章 潛在危機
張九齡碰壁
李林甫擅權
楊玉懷專寵
安祿山進京
楊國忠惹事
第三章 動亂始末
漁陽鼙鼓
潼關保衛戰
馬嵬坡
肅宗即位
平叛之路
第四章 走向沉淪
宦官亂政
藩鎮割據
朝臣內訌
胡人添堵
大唐滅亡
第五章 唐詩精神
盛唐氣象
多樣與統
怛羅斯
新的詩風
知向誰邊
事已至此,就沒有必要遮遮掩掩了。天寶四載(745) 八月初六,剛剛過完六十一歲生日的唐玄宗,正式冊封 二十七歲的楊玉環為貴妃。當時宮中并無皇后,貴妃實際上 是六宮之主。四年多的陳倉暗度,終于修成正果。
壽王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十天前,玄宗已經為他另選 王妃,不用再擔心與武惠妃、寧王和楊玉環的瓜葛,只需要 一心一意做皇帝陛下的孝順兒子就行了。
如此結局,似乎倒也皆大歡喜。
出人意料的是,楊玉環成為貴妃以后,反倒跟李隆基鬧 起別扭來,以至于兩次被逐出皇宮,一次在天寶五載(746) 七月,還有一次在天寶九載(750)二月。兩次出宮,雖然都 以戲劇性的轉折收場,傳遞出的信息卻耐人尋味。 楊玉環不是武則天,鬧別扭肯定與政治無關,原因多半 應該是爭風吃醋。當然,也有人說是她移情別戀,對象則是 寧王李憲。唐人張祜的詩就說: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 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
這恐怕是藝術想象。因為寧王早在開元二十九年(741) 十一月就已去世,豈能在四年半以后鬧出風波?至于說玄宗與寧王在天寶九載(750)二月開音樂會,貴妃趁機偷吹寧 王玉笛,惹得玄宗大怒,當然也更不靠譜。
比較靠譜的是玄宗風流成性,在天寶五載(746)派出 所謂“花鳥使”到民間搜訪美女;后來又拈花惹草,在天寶 九載(750)與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不清不楚。楊玉環無法 接受,與唐玄宗發生沖突,而且出言不遜,于是被遣送到哥 哥府中。
結果是兩個人都受不了。及時次,楊貴妃剛出宮,唐玄 宗就茶飯不思,亂發脾氣,直到善于揣摩上意的高力士將貴 妃接回宮中才恢復正常。第二次則是楊玉環痛不欲生。她割 下一縷青絲對使者說:臣妾的榮華都是圣上所賜,唯有身體 受之父母。永別之日,愿以此酬謝陛下恩寵。
唐玄宗看見楊貴妃的頭發,大驚失色,急忙派高力士將 她召回。如此這般過家家似的鬧過兩回以后,皇帝似乎不再 花心,貴妃也似乎不再任性。他們甚至在天寶十載(751) 七夕節立下海誓山盟。正所謂: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 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結果是什么呢??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里說的,當然不是元旦和冬至的大朝會,也不是每月
初一十五的朔望朝,而是每天或隔日一次的御前會議,也就是常朝。這其實是件苦差事,因為天不亮就要起床,而且弄不好一開就是好幾個小時,皇帝和官員都很辛苦。
所以,玄宗不再早朝,倒是讓不少人松一口氣。李林甫 更是暗自慶幸,他正希望陛下泡在溫柔鄉里,專注于修身養 性和卿卿我我,陶醉于《霓裳羽衣曲》呢!要知道,那樂曲 是玄宗糅合印度和中原音樂創作,又由楊貴妃改編為舞蹈, 并由陛下本人親任鼓手,堪稱帝國“及時樂舞”的。
可惜,李隆基這位音樂家皇帝并不知道,當他心愛的女 人梳著玉環髻,穿著尖頭小皮靴翩然起舞時,金玉其外的帝國已是岌岌可危。他當然也不會想到,后來害得楊玉環死于 非命的,正是貴妃娘娘的干兒子安祿山。
歷史永遠不完美,總有振奮與遺憾,這正是魅力與價值之所在。對于歷史,想到一個不盡貼切但及其類似的成語——兵不厭詐??设b何解?
易老師的中華史持續跟蹤著看,視角獨特,頗有啟發。此次送貨有問題,說是2日送到,結果一直到4日。
一直在追易大的中華史,出一本買一本,文本非常好,總是能品味到歷史的獨到之處。
易老師的書一如既往地好,以文化的視角寫歷史,很有新意,這套書我一直跟著看,說實話,我比較喜歡第一套老版本的封面,更有厚重感些!
真的很惋惜,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大唐能達到什么高度真的難以想象
之前看了武則天與太平公主,接著看安史之亂,應該能把盛唐時期的內容捋清楚了
一直在買這套書,出一本買一本。兩天看完了,覺得戲說成分比較多了,不太嚴肅,但閱讀起來比較輕松。對于簡要了解唐末的那段歷史還是很有幫助的。
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出一本我買一本,寫的太精彩了!當當物流也給力,贊一個!
看了大唐榮耀突然對安史之亂感興趣,然而書里并沒有寫廣平王。。。
弱弱的說一句,我是看了大唐榮耀之后想了解歷史的
特別喜歡易中天老師的中華史系列,還會一直追下去。
易中天先生的中華史系,都買到第十六卷了,還在坐等十七卷,我能說得也只有這些了。
買了全套,雖然是中華史,但也穿插了很多的世界史,有對比,有新意
進入隋唐,出版速度慢了,內容的廣度深度似乎也不給力了。中華根里恣意的想象,讓人拍案叫絕;第一帝國中東西對比與俯視,讓人開闊沉思。讀完《安史之亂》,我不禁存疑,難道《易中天中華史》也會如‘’安史之亂‘’這一中華史上的轉折點,要急轉直下了嗎?粗線條的史實陳述,在缺乏史觀支撐與關照之下,也只是一個個歷史故事而已。前兩部書尾的“雄文”已悄然不見,卻在文中增加了不少不知所宗的列表。
一如既往地喜歡易中天中華史系列,忍不住看了看,風采依舊
一直都在關注易中天的中華史,歷史不一定非要板板整整,加上個人的觀點和思考,會更有益我們去把握歷史的精髓!
易中天中華史 第十六卷:安史之亂...非常滿意,很喜歡
每一本易中天的中華史都買,通俗易懂的歷史,不同于教科書的歷史
安史之亂為何會發生?平叛的過程為何如此漫長?為什么強大的唐帝國會從此由盛轉衰?本書嘗試著回答這些疑問。
唐朝真的是中國人的共同回憶,易中天先生更是不吝筆墨,用四卷文字來寫唐朝,《隋唐定局》,《禪宗興起》,《武則天》,《安史之亂》,一個朝代的跌宕起伏,中華民族的十字路口,三千七百年來我們的命運與選擇,跟隨著先生的思考,走過了千年的時光,我們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之旅,您是導游,我是團員,大家一起邁步向前,共同思考我們的未來
一晚上就看完了,沒有想到年過三十還有如此的閱讀精力,同時深感影帝易大師的文字梳理為求的是讓越來越多人對歷史感興趣,不枉做一回中華人。有心了
我幾乎把易中天寫的歷史書都買啦~課本上的歷史可能會有些枯燥無味,但是歷史本身是十分有魅力的,易中天寫的歷史系列文筆都很好,而且平俗易懂~大贊
易中天這套《中華史》作為歷史通俗讀物來說還是不錯的,當做閑暇時的休閑讀物看看亦能增長見識。如果真要學習歷史還是建議多看一些專業學者的著作和各種史料書籍
從安史之亂爆發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到叛亂的全過程描述,再到叛亂對唐帝國造成的深遠影響闡述,三部分的結構清晰,讓讀者對安史之亂這一造成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性歷史事件有了全方位的了解。美中不足的是,作者過于平鋪直敘,文筆上對人吸引力不足,閱讀起來有一定疲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