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者歸來——刑事司法十大誤區》是何家弘教授的力作。全書采用法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形式,選取了兩個曾經在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冤錯案件,用文學的語言和結構講述了錯判背后的故事,演繹出冤案發生的原因。同時,作者在介紹相關實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中國刑事司法中生成冤案的十大誤區,并探討了推進我國刑事司法制度進化與改良的路徑。
何家弘教授是我國研究刑事司法問題的學者,常年關注追蹤冤假錯案。
冤案及其平反,是目前舉國關注的話題。本書兼具專業的視角和通俗的寫作方式,極為適合廣大普通讀者閱讀。
何家弘,美國西北大學法學博士(SJD),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證據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兼法律語言研究會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學研究會職務犯罪偵查與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刑事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序
前論 刑事錯案問題的實證研究
一、刑事錯案研究的及時案例
二、錯案產生原因的問卷調查
三、證據與錯判關系的問卷調查
四、50起殺人錯案的原因解析
上篇 騰興善冤案的講述
誤區壹 違背規律的限期破案
一、全力以赴的偵查破案
二、打破僵局的另辟蹊徑
三、事與愿違的破案軍令
誤區貳 由供到證的偵查模式
一、刑事拘留與收容審查
二、顱像重合與痕跡比對
三、由供到證與口供情結
誤區叁 屢禁不止的刑訊逼供
一、無法查證的刑訊逼供
二、聳人聽聞的刑訊實例
三、刑訊逼供的行為分析
誤區肆 科學證據的不當解讀
一、種屬認定與同一認定
二、傾向意見與確定結論
三、試用科學與成熟科學
四、雙邊關聯與單邊關聯
誤區伍 主觀片面的調查取證
一、陷入盲區的無罪證據
二、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
三、不無收獲的證據調查
四、不無爭議的死刑執行
五、偶然發現的案情真相
六、姍姍來遲的平反昭雪
下篇 佘祥林冤案的講述
誤區陸 放棄原則的遵從民意
一、無名女尸的身份證明
二、潛藏危機的幸福婚姻
三、百般抵賴的嫌疑對象
四、影響司法的民憤民意
誤區柒 騎虎難下的超期羈押
一、吞吞吐吐的有罪供述
二、各執一詞的法庭審判
三、進退維谷的疑難案件
四、難以根除的超期羈押
誤區捌 徒有虛名的相互制約
一、強調協作的聯合辦案
二、偵查中心的訴訟模式
三、賣方市場與買方市場
誤區玖 形同虛設的法庭審判
一、未審先判的庭審虛化
二、判者不審的庭審虛化
三、庭審虛化的實證研究
誤區拾 證據不足的疑罪從輕
一、無罪推定的舉證責任
二、疑罪從無的證明標準
三、震驚中國的亡者歸來
四、蹉跎人生的酸甜苦辣
后論 刑事司法制度的進化與改良
一、刑事司法制度的進化
二、證據調查制度的改良
三、人權保障制度的改良
四、刑事證據制度的改良
五、法庭審判制度的改良
六、司法判例制度的改良
七、申訴再審制度的改良
晚上8點多鐘回來后先到未婚妻家談論結婚事宜,然后回家拿了些錢,10點多鐘到鍋爐房喝水、抽煙、聊天;11點多鐘去林區小火車站,坐凌晨2點的火車下山;6日上午在鎮政府辦理各種轉業手續,下午回到林場。
偵查人員立即對石東玉的陳述進行調查核實,確認上述喝酒、談話、喝水等活動都有人能夠證明。根據承包鍋爐房的人證明,石東玉離開鍋爐房的時間在停電之后。偵查人員通過實地察看,得知鍋爐房位于辦公室與住宅區之間的路邊,距離案發現場也不遠。因此,偵查人員認為石東玉應該與被害人在同一個時間段走過同一條道路。另外,偵查人員經過實驗證明從林場步行到該火車站一般只需要20分鐘的時間。綜上,偵查人員認為石東玉有作案時間。
4月6日晚上,偵查人員對石東玉家進行搜查,提取到一件帶血的軍衣和一把黑塑料把的單刃水果刀。軍衣的前衣襟被撕裂,掉了三個紐扣,但紐扣都在衣兜里。法醫檢驗后確認,衣服上有0型血和A型血,而死者關傳生的血型為A型。水果刀上沒有檢出血跡,但是刀刃與死者傷口吻合。于是,偵查人員突擊審訊石東玉。開始時,石東玉堅持說自己沒有殺人,并解釋說他衣服上的血跡是4日下午與弟弟打架時沾上的父親和弟弟的血。審訊持續30多個小時之后,石東玉終于承認了殺害關傳生的罪行。
……
書全,送貨快
很好!
一直都喜歡當當,下次繼續
值得閱讀,非常滿意
值得閱讀,非常滿意
還行吧,還不錯
一直想買的書
還未讀
很好,快遞很快
單位買的書,不錯。
何家弘老師的書,關于冤假錯案的成因分析特別好的書
刑訴老師推薦的,圖書館找不到,就買來讀讀。
很好。不過有些重復
紙張很好!
圖大,字多,思想深刻。好讀,不難,趣味盎然。買一本,居家旅行,交友聊天都能用的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好書好好書。
挺好的,經常來當當,完美!
很好很好很好
雜志之家的快遞就是快
送給學弟學妹,學法有成
想借此深入研究一下法律,很好
這本書和何老師主編的另一本書有許多相似,有點快餐文化。
正在寫關于證人的論文,里面一些內容很有參考意義,何家弘的作品必須拜讀
這本書是為了寫碩士論文而買的,同事也推薦過好多次,正在看。
沖著是名家搶買的,但看完后有點失望,名過其實
刑事司法常識普及性、掃盲性讀物。無論哪個層面的讀者,至少或許都能感知到刑事司法的某些歷史性慣性的難以改觀,以及恐怖性。最重要的,生命無價。
引發一個法律人對刑事司法的無限思考,值得一讀
深入剖析冤案形成的中國式原因,希望不要再現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