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二卷)》收集整理了20多篇有針對性、有代表性的調研報告,在掌握手調研資料的基礎上,從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公共文化、民生教育、民俗非遺、鄉土人情等角度展開專題研究,盡可能地展示即將啟動建設的雄安新區發展現狀,并思考處于轉型期階段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二卷)》以“雄安新區百人大調研”為基本素材,從頂層設計、產業與企業、人文與文化、民生與民情、生活與生產、文物與文化遺產等不同維度,對雄安新區經濟、社會、民生、生態、文化等問題進行了全領域、各層面的系統調研,并中肯地提出了加強檔案建設,做好頂層設計,探索產業路徑,創新試驗機制,加強試點扶持,發揮智庫作用等建設性意見和建議,這些學理性思考也為未來雄安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編者:范周
范周,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國家文化改革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國家藝術基金規劃專家委員會專家?!段幕?ldquo;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規劃(2016—2020)》編制課題組組長,全國人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起草專家組成員,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規劃起草組組長。專注于文化政策、區域文化經濟和公共文化服務的研究,兼任《中國文化產業年鑒》(中文版、英文版)主編。
目錄
及時章謀定后動,創新發展
及時節文化資源:保護與活化
第二節民生現狀:安樂與隱憂
第三節雄安新區發展對策:頂層設計與基層關
第四節雄安研究的未來展望:責任與擔當
第二章產業與企業
及時節直面挑戰機遇,推動轉型升級
第二節傳統加工制造業的謝幕與重生
第三節整合與提升:立足任務,謀求發展
第四節產業困惑與企業擔當
第三章人文與文化
及時節靠水吃水,漁葦傳家
第二節弘揚三賢精神,傳承歷史文脈
第三節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挑戰及對策
第四節涅槃重生
第四章民生與民情
及時節欣喜、陣痛、融合與憧憬
第二節留住鄉愁,科學規劃
第三節調整結構、改善民生、加強教育
第四節產業即民生,轉型即生命
第五章生活與生產
及時節宜居為先,宜業為魂,創新圖變
第二節社會變革中婚姻家庭觀念
第三節以人為本,轉型謀變
第四節雄安需要一場“廁所革命”
第六章文物與文化遺產
及時節讓歷史古跡成為雄安新區文化地標
第二節北六音樂會的變與不變
第三節民俗承載文化文脈始于記憶
第四節傳承民間非遺,留住文化記憶
第五節雄縣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調研報告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