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傳奇》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再現了國民黨中央軍從成軍到覆滅的歷史,并且對中央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與所處的立場進行了客觀的講述,如抗日戰爭時期為國家民族而浴血疆場,解放戰爭時期充當蔣家王朝的打手和反共的急先鋒。
同時,本書還反映了國民黨中央軍各級將領的作戰指揮藝術和性格特點,展示了他們的謀略、勇氣與狡猾,其中既包括陳誠、胡宗南、湯恩伯等梟雄,也包括杜聿明、孫立人、王耀武等名將。
還原真實的歷史,再現中央軍由崢嶸到衰敗的血淚歲月!看歷史的硝煙中,如何帶領中央軍亦正亦邪地書寫那段風起云涌、風云變幻的歷史傳奇。
張慶軍,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碩士。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著有《黃埔軍人魂》、《陷阱——叛國案新探》、《北伐壯舉》等專著十余部,以及民國史學術論文數十篇。
及時章 黃埔軍橫空出世
間關赴難……/002
身價倍增……/004
黃埔島掠影……/009
黃埔八大金剛……/012
"到黃埔去"……/018
第二章 民族的脊梁
鑄造鐵血軍魂……/022
的"鬼名堂"……/025
千軍之源……/029
將星團初露鋒芒……/035
黃埔軍再度出征……/041
第三章 殺出廣東
軍中暗流涌動……/052
強權人物的舞臺……/058
中山艦事件……/062
高擎北伐的大旗……/067
第四章 勇懦難評的北伐軍
武昌城下的敗退……/072
兩敗南昌……/076
何應欽東路奏凱……/081
第五章 革命陣營的崩潰
逼宮戲……/088
龍潭斗狠……/094
真正的贏家……/099
第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
不可一世的天子門生……/106
中原逞威……/109
難以撲滅的星火……/118
男兒報國在今朝……/128
第七章 鑄就血肉的長城
兵敗華北……/142
淞滬大亮相……/147
血漂石頭城……/159
平綏線大阻擊……/167
戰云密布的武漢……/178
鐵騎踏破昆侖關……/187
"五大主力"排座次……/199
好勇斗狠……/207
胡宗南西北坐大……/218
幾家歡喜幾家愁……/229
第八章 揚威域外
首戰同古……/240
仁安羌救援……/249
緬北大敗……/256
新王牌的崛起……/262
勸將不如激將……/270
第九章 短暫的和平曙光
宿敵之間的對話……/278
黑土地上的碰撞……/283
黑土地上再較量……/291
"得中原者得天下"……/304
蘇中斗謀……/308
第十章 江河日下的中央軍
新開嶺"馬"失前蹄……/322
王牌的覆沒……/325
龍鳳之戰……/331
殺氣騰騰的第七十四師……/334
二陳決戰……/340
不堪一擊的"天下及時旅"……/344
第十一章 潰敗的狂潮
軍中"三鼎甲"的倒坍……/348
氣數已盡……/354
流水落花……/359
及時章 黃埔軍橫空出世
間關赴難
1922 年春,廣西梧州,孫中山居住之地。
情緒很激動,太陽穴上的青筋綻出,出語尖銳而刻薄。他早看出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腦后長有反骨,否則,為什么對孫中山的北伐陽奉陰違?為什么擁兵自重?為什么與直系軍閥吳佩孚魚雁往來,信使不斷?"非常之事,當以非常手段解決之,設若先生一再猶豫遷延,必致有束手無策,噬臍莫及,不可挽救之一日也。"
這番話,說得滿座皆驚,剛剛從廣州趕來的廖仲愷不安地扭了扭身子, 問道:
"依介石兄之見,如何具體處置?"
臉色一沉,右手果斷地向下一切,做了個快刀斬亂麻的手勢:"以孫大元帥名義,令陳炯明來梧州晉見,屆時猝然發難,徹底鏟除陳系勢力。"
一陣冷風打著唿哨從窗前掠過,孫中山心里打了個寒戰,連忙止住:
"不用說了,我一向以至誠待人,競存(陳炯明字競存)畢竟反跡未顯,如果濫開殺戒,未免授人煎豆太急之譏,使海外喧騰,同志寒心,中山不忍為也。"
一陣失望從的胸腔里騰起,隨即又化作酸楚,化作不平。以上建議, 固然是出于對陳炯明軍閥本質的刻骨認識,也隱隱約約產生于一種妒忌。有陳炯明在,他在軍界中就不能做及時人,在孫中山心里的分量就要差一等,眼前的現實就是明例,孫中山器重陳炯明,要勝過器重他多矣。
"大丈夫處世立身,合則留,不合則去。"心中憤憤,再也不多言語。
1922 年4 月23 日,拂袖而走,離開了孫中山。
果然被不幸料中,他的警告言猶在耳,陳炯明的大炮已經對準了孫中山的總統府。6 月16 日凌晨3 時,叛軍猝然發難。粵秀樓陷入火海,孫中山夜半倉促避難永豐艦,一面電令各軍平叛,一面致電:
"事緊急,盼速來。"
此時的孫中山,正為幾個月前拒絕的建議而懊悔莫及。
看著孫中山天天望穿秋水地盼著歸來, 秘書林直勉嘆了一口氣,心中憤然,的脾氣也太大了。叛亂發生前,他曾替孫中山擬過一份電報,請回來,電文寫得很懇切:
"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論如何請兄即來助我。千鈞一發,有船即來, 至盼。"但置之不理,可見得還在計較前嫌。
孫中山默默無語,在處理陳炯明這個問題上,已證明是正確的,即使他今天負氣不來,也情有可原。
忠厚如斯的孫中山,對人總是這樣大度。
并非如林直勉所料,接到孫中山在永豐艦上發出的電報后,已立即啟程,只不過途經上海時,逗留了一下,他要向張靜江請教一下前程。
剛走進張靜江家的客廳,就聽到老友戴季陶在議論。戴季陶抖著手中的報紙,有點氣急敗壞:
"廣州出了那么大的事,卻跑到寧波閉門不出,他這個人啊,我有八字評語。"
耳朵一下子豎了起來,他想聽聽別人背后怎么評價他:
"任性使氣,不稍自忍。"戴季陶搖頭晃腦。
躺在輪椅里的張靜江點點頭,同意這樣的批評,"以此處世,深虞召禍,既不然,亦足礙事業之成功。"
話音未落,已聽背后有人高聲道:"二兄教訓得是,介石深受教誨,沒齒不忘。"說話間,龍行虎步,跨到客廳中間:
"我這就去廣州。"
輪到戴季陶吃驚了:"怎么說走就走,嫂夫人、孩子都沒有安排呢,再說你這次是赴湯蹈火,大家也要為你送行,以壯行色的。"
激昂起來,"中正既許身革命,豈能兒女情長,惺惺作態,現在形勢險惡,恨不能插翅飛向廣州,以助中山先生除逆。"
"好!"張靜江喝了一聲彩,"這才是奇男子,偉丈夫。"這位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齊名的國民黨元老,一生較大的遺憾,就是身殘體瘁,難展沖天之志。他很惱怒他那條跛腿,使他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成為歷史的巨人。于是,他把未曾實現的政治抱負寄托在年輕的身上,在經濟上給予資助,
在謀略上給予指點,他相信自己的眼光,看出了身上蘊藏的潛力。他指點說:
"廣州對你而言,比上海重要,陳炯明叛亂犯上,正是你扶搖直上之良機。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你此番勤王救主,一定會給中山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為今后的前程鋪就道路。"說話間,他吩咐家人拿來一筆錢遞到手中,
"放心去吧,你的家事一切由我料理負責。"
非常滿意,很喜歡非常滿意,很喜歡
好好看,讓我這個歷史迷沉迷了
很喜歡!真實還原了歷史!很震撼!值得購買和一看!
好評
還不錯
好
商品不錯
很好,雙十一購價格優惠
好書
蠻好看的
超級好的一本書
讀書節活動買的 很不錯。
家人喜歡看~當當快遞一如既往的快
買書都是當當的!好書。好便宜!
包裝完好,速度快,很滿意!
發現當當評論存在嚴重的故意好評,好幾章印錯,也能又那么多好評,真是太遺憾了,再也不會在當當買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