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刑事案件都是悲劇,只是主角和劇情不同而已。對這樣的悲劇,僅僅譴責是不夠的,仇恨也于事無補,看清個中原委更為重要。當人們向刑事法制呼喚"正義"的時候,不僅要懲惡,更要遷惡向善,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當下社會被"風險社會""多元化""碎片化"等概念所定義和描述。人與人交往中的摩擦、碰撞似乎越來越多,彼此間的隔膜、對立乃至排斥也似乎在增長。這當然不是我們需要的生活。基于善意的對話、交流、溝通,是促進人們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重要途徑。 時延安、劉計劃主編的《大案聚焦:中國2013年最受關注刑事案件評點》收錄了2013年度最受關注的刑事案件評點,透視了過去一年刑事司法的變化。
時延安,男,1972年11月出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1994年7月畢業于黑龍江大學法律系,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94年8月至1997年8月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工作,歷任書記員、助理檢察員;2000年7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3年7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暨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任教。主要成果:《妨害風化罪疑難刑事問題司法對策》(合著):參與編輯、撰寫了三十余部刑法學專著;在《法學家》、《法學》、《現代法學》等刊物上四十余篇。
劉計劃,1972年11月生,河南夏邑人。1994年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200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分別獲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與司法制度。出版獨著《中國控辯式庭審方式研究》、《刑事公訴案件及時審程序》,參與撰寫專著20多部,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20余種。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法學期刊和《法制日報》等法律類報紙發表學術論文、文章80余篇。
恐怖主義活動的罪與罰——2013年國內恐怖襲擊事件評析
公共場所不是"申訴處信訪辦"——冀中星機場爆炸案
"救救孩子":斬斷伸向幼兒的魔掌——北京大興摔嬰案
看得見的審判——受賄、貪污、玩忽職守案
瘋狂鐵老大:權力壟斷之禍與治——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
莫讓網絡媒體扼住司法的咽喉——李某某等五人強奸案
給造謠者"滅火"——秦火火誹謗、尋釁滋事案
十年輪回成蹉跎——浙江張氏叔侄案
一份故意殺人案的無罪判決——李懷亮無罪獲釋案
刑事司法如何洗清冤情——浙江蕭山五青年蒙冤入獄案
滿意
是正版,質量不錯
書籍很不錯,經常購買了,以后還會回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