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20歲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到了30歲,肯定已經功成名就,至少也是"五子登科"一票子、車子、房子、妻子及孩子一應俱全。然而,真正到了30歲,卻往往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于是,有人戲說30歲的人看書時開始注意名人的年表,喜歡將名人成名的年份,減去自己出生的年份。如果小于30,就很掃興;如果超過30,就很開心;如果碰到那種40多歲才干出點事的例子,就覺得來日方長。
30歲時,松下幸之助、霍英東、默多克、李嘉誠、理查德·布蘭森、劉永好、比爾·蓋茨、阿布拉莫維奇、陳天橋……這些財富英雄已經鋒芒盡顯。30歲時,詩人雪萊和葉塞寧已經死了,但他們的身后卻留下了一座輝煌的詩歌殿堂。
30歲時你是誰?是"三十而立",還是"三十而栗"?——這一切都取決于現在的你。羅馬不是24小時建成的,成功來自于長年的積累。磨劍需得十年功,立業豈可三五日?"而立"需舍得花苦功,耐得住寂寞。具體對于那些"奔三"的人來說,需要找準自己的方向,并做出正確的抉擇抓住每一次的機會,絕不輕言放棄,一步一步地朝自己的目標努力邁進。終究,你會心想事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及時章 了解自己
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在平凡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根據自身性格謀求發展
挑戰自我,更進一步
每個人都是的
勇于肯定的能力
人的潛能無窮無盡
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第二章 讓自己成為歡迎的人
大事不糊涂,小事裝糊涂
擁有一顆寧靜的心
做一個獨立的人
……
第三章 注重細節的影響
第四章 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
第五章 做最的自己
第六章 會說話,好辦事
第七章 把握每一寸光陰
第八章 從逆境中突圍
第九章 培養大度的心態
第十章 學會放棄
及時章 了解自己
每一個人都是的。別人的成功,我們不可能復制;自己的成功,我們只能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造就。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回首從前,我們會發現自己時常在錯誤的方向上做著錯誤的事情,這往往又是由于我們缺乏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造成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詩篇《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身處于廬山之中,不管橫看也好,側觀也罷,抑或是遠嘹近察,所見都只不過是廬山似真非真的面目而已,而難以看到廬山的真面目。
由此推而廣之、反觀自身,我們也經常犯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錯誤。在認識自我的時候,要么就是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要么就是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看不到自已的缺點。這種以偏概全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發展。
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的確,我們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脾性, 才能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力,才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劣勢,也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人們常常只看到知彼的一面,而忽視了知己的一面。
下面來看一個只看到別人的弱點,而看不到自身的弱點的事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互相征伐,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當然也不甘落后。在經過一番準備之后,楚莊王決定討伐越國。杜子聽說后.連忙面見楚莊王。杜子不像其他人那樣一味地附和楚莊王,而是引導楚莊王認識到自己決策的不當之處。
杜子對楚莊王說:"聽說大王準備討伐越國。您為什么會有此想法呢?"
楚莊王傲慢地說:"如今的越國政局動蕩不安,兵力微小贏弱,正是我們討伐的好時機。"
杜子分析道:"大王您所言極是,越國確實處于最貧弱的時候,是非常容易被消滅的。但是,您應先將目光放在我們楚國看一下,我們楚國是什么情況呢?自從與秦國交戰失敗以來,我們楚國已經失去了大片領土,不僅兵將微,而且內亂頻出、屢禁不止。其實,我們楚國的貧弱情況比越國好不到那兒兒去。也就是說,此時的我們不大可能消滅得了越國,而可能會與越國兩敗俱傷,甚至反而被越國所敗。這只能讓其他諸侯國坐收漁翁之利,而對我們楚國沒有任何益處。"
楚莊王當然很清楚杜子所說的都是實情,權衡再三后,便放棄了討伐越.國的計劃。
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習慣以他人為參照坐標來認識自己。能夠作為自己參照坐標的人,他所具有的優點和長處常常被我們放大,而我們又自然地拿自己的缺點和短處與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去進行比較,當然會受到刺激。由此,我們便看到的是一個負面的自己,這顯然是不益于我們自身的發展的。我們若想真正了解自己,就要審視自己的內心,看到真實的自己。
……
正~~~~~~~~~~
對照自己看看
很好的書,值得擁有,值得一看!
現在的書大同小異,不過還是有收獲的
很快就送到了,還沒看,質量不錯
這本書是我在購書中心看了的,那里不打折,就當當買了,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