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做父母的,都認為自己非常愛孩子,都想孩子成長得更健康,可以更好地享受這個世界。在身體健康方面,大多數家長都自認為特別盡心,好吃的好喝的全都盡著孩子,什么營養豐富給孩子吃什么,只要是孩子愛吃的東西,家長從不吝嗇。然而,盡管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可是臨床上觀察,孩子的體質并沒有得到改善。這是因為很多家長不懂得合理地去喂養孩子,不懂得養護孩子的臟腑,導致孩子的身體發出警告。除此之外,健康不僅是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身心健康,才是我們給孩子好的愛,也是最基本的愛。而孩子的健康,并不能只依賴醫院和醫生,其實它主要掌握在家長手中。家長平時給孩子吃什么、讓他養成了怎樣的生活習慣、給他進行了哪些方面的調理,這些都事關孩子身體防御機制的建立和抵抗疾病能力的提高。孩子成年之前,他的身體可塑性都是比較強的,所以,家長做了什么、沒做什么、做得對不對,對于孩子一生的健康至關重要。所以書中講到的這些事情,家長知道得越早越好,并且實踐得越早越好。"
"張巨明全國名老中醫繼承人。北京東城中醫醫院中醫兒科副主任醫師。出身中醫世家,五世行醫,其父為著名兒科名老中醫張世杰,其母為著名婦科專家柴松巖。1987年于北京中醫學院(后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專業畢業。從1991年開始在北京中醫醫院兒科臨床工作,至今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已近30年。2002年,被選為“全國名老中醫繼承人”,跟師于婦科專家柴松巖主任,由國家統一安排正式拜師學習,成為柴松巖老師的嫡傳弟子。跟師后,堅持把柴松巖老師的中醫思想貫穿應用于兒科臨床的醫療工作中,得到患兒家長的認可,門診量比跟師前增加了五倍。從未因為門診量巨增就簡單急躁對待病人,對待家長耐心細致,有問必答,從生活的細微之處提醒家長,受到患兒家長一致稱贊,在好大夫網上好評如潮。多年來,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堅持不懈地在醫院網站上及時時間答復兒科患兒家長的問題,介紹中醫醫院及兒科的特色療法,有效地擴大了中醫醫院兒科的影響力,使萬千家長成為忠實的中醫擁護者,從內心信服中醫的療效。"
"序 健康,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愛
及時章
"不懂體質的喂養,孩子多半愛生病我經常會跟孩子家長談到小兒體質的問題,中醫學中體質的概念,有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強調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對體質的影響。先天因素是人體體質形成的重要基礎,決定了體質的相對穩定性和個體體質的特異性;后天調養可引起體質發生強弱變化,以及體質類型的改變。先后天的各種因素,是構成體質的強大的內外環境。其二,更是突出了中醫的“形神合一”的健康生命觀,也就是張介賓在《類經?藏象類》中所說的那樣:“形神具備,乃為全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精神心理各方面都處于完好狀態,才是真正的健康。其三,強調了“天人一體”的自然觀,也就是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程度也往往蘊藏在體質中。既然先天稟賦決定了孩子體質的起跑點,而之后的發展與走向就取決于后天的喂養。所以,按體質的類別調養孩子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0~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通過喂養調整孩子的體質,除了異稟質(改變相對較難)外,其他體質都可以通過正確的喂養方式、食療保健等得到較為明顯的改變。而孩子的體質正常與否,與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這個時期,正確的喂養方式尤為重要。"
要想寶寶安,三分饑與寒,這句老話真的是再真理不過了!當寶寶生病,西醫療效確實是好,但是同樣的對身體的危害確是很大的!中醫講求日常調理,防患于未然,所以為了防止寶寶去挨吃藥打針的苦,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對寶寶進行調理很重要!這本書講的就是寶寶的日常調理和小毛病的處理方法,挺實用的
感冒、咳嗽、濕疹、發熱、積食。。。真是針對孩子所遇到的問題應有盡有!很全面,這下孩子生病了不用著急了,先翻翻書來,淡定應對
這本書真的是太全面了,不光是各個問題的孩子怎么調理,連春夏秋冬怎樣調理孩子的飲食都有!好全面,良心之作
這一生,只需要給孩子做兩次骨齡檢查,一次是孩子4 歲的時候,因為3 歲以前是孩子長身高的第一個飛躍期;第二次是剛過8 歲,因為孩子長身高的另一個飛速增長時期是青春期,男孩一般是9 到14 歲,女孩一般是8 到13歲。錯過了這兩個時期,再想長身高就很難了。——簡直要拿小本本記下來!!這本書這樣無形中的小貼士太多了!~\\(≧▽≦)/~
多吃一些大豆、豆腐、西蘭花、卷心菜、蘿卜、大蒜、菠菜、番茄、山藥等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孩子身體都會越來越健壯,免疫力也會越來越強大的。
一個在充滿愛和歡笑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對于這個世界是寬容和悲憫的,他的心是柔軟明亮的,能夠吸引所有那些積極、正面、向上的能量。而一個在充滿抱怨、哀嘆、爭吵、謾罵甚至毆打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抗拒那些負能量,很少有孩子能做到,于是他們的身心健康都很讓人擔憂。所以,如果你們愛孩子就盡量營造一個和睦融洽的家庭環境,盡量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有一點很靠譜,就是他沒有一直大吹大擂自己的方法方子多么多么管用,看著方子就不用去醫院了啥的,而是在篇尾都會點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需要去醫院看醫生!感覺很理智
“可以帶孩子多出去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就如同武俠小說里面的練內功一般,要想有高的造詣,就得汲取來自自然的強大靈氣才行。簡單來說,就是多帶著孩子與大自然親近。先適度運動,等孩子適應了再慢慢加強,切不可急功近利,得長期堅持。”感覺這個醫生長得挺嚴肅的,寫的文字看著還挺逗,挺輕松的~~不會覺得枯燥
感覺張巨明醫生是一位廣納博集融會貫通的醫生,身為中醫他不會像大多數中醫一樣盲目排斥西醫,他會結合兩者的長短,怎么樣對孩子最好,怎么來調理!這樣的醫生的很難得!支持他的書
家里要是有一個愛生病的孩子,父母的身心都會飽受煎熬。真的是疼在兒身,痛在娘心啊!!張醫生是很牛的醫生,他寫的書應該不會有錯!打算按照書中的方法好好調理我家寶的身體
合理膳食、營養均衡、清淡適宜,這才是對孩子的身體有好處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吃吃吃!買回家給婆婆看
新手麻麻就是容易焦頭爛額,畢竟沒有經驗,第一次帶娃,但是父母輩的經驗我們也老是持懷疑態度,時代變遷了,感覺他們的經驗大多也落伍了!這本書就很實用,適合新手媽媽對照著來養娃,看完后感覺要二胎都沒什么問題了呢呢
0~6 歲是孩子最重要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通過喂養調整孩子的體質,除了異稟質(改變相對較難)外,其他體質都可以通過正確的喂養方式、食療保健等得到較為明顯的改變。而孩子的體質正常與否,與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這個時期,正確的喂養方式尤為重要。寶寶現在才一歲,要抓住孩子的調理關鍵時期!
《黃帝內經》認為理想的飲食結構是:“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唐代的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將這一觀點發揚光大,他把食物分成果實、蔬菜、谷米、鳥獸四大類,每一類都不可或缺,這是非常科學合理的飲食觀念,是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牢記的。
最好把零食安排在兩餐之間吃,盡量別在餐前半小時至1 小時之內吃,也不要剛剛吃完正餐就吃。而且,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最好較為固定,比如上午10 點、下午3點左右都可以。只要我們控制好時間和分量,零食非但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用餐和消化,還可以成為正餐的補充,給身體更好的養分。
這本書寫的還真是全面。我覺得 比領孩子去醫院都好,有的時候有的醫生知識儲備不更新,什么問題都往缺鈣上面謅,弄的好像全民缺鈣一樣,這本書顯然就靠譜很多,起碼針對不同的問題給出方法,沒有什么問題都是缺鈣造成的
一般來說,0~3 歲是寶寶大腦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種高速發展會一直持續到孩子六七歲的時候。但這并不是說以后大腦就停止發育了,只是速度會變得緩慢,一直到20 歲左右才會停止。所以在孩子20 歲之前,我們都有機會讓他的大腦功能更為發達。
我孩子就特別愛吃肉,一頓離了肉都不行,蔬菜看都不看。家里老人還覺得這樣多好多健康,今天看了書才知道,他這是虛寒體質,體內缺少陽氣才拼命吃肉!這樣肯定是不健康的,打算按書里的食療方子調理一下
女孩子在月經初潮前后那段時間,一般是12~14 歲,男孩子在變聲期前后,一般是14到18 歲,是他們生長旺盛的時期。如果能把握這個關鍵時機,給孩子好好調理身體,不僅能夠幫他們強壯筋骨,還能改善體質,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什么?不是骨骼,也不是肌肉,而是水。要使孩子的皮膚水嫩水嫩的,他們需要更多水分。所以,一定不要讓孩子缺水,只有體內水分豐沛,孩子才能有快速的新陳代謝和較強的免疫力。”還好我有讓寶寶一直多喝水!感覺她的身體還真是棒棒噠~~~
要想讓孩子消化好,除了飲食定時定量,還需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飯前不要有太大活動量,吃飯的時候安安靜靜專心吃,吃完飯稍微活動一下幫助消化。如果孩子能堅持這樣做,就會為腸胃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更有利于營養的消化吸收。
現在條件都好了!小胖小子也越來越多,家長們都是想著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所以各種有營養的不管孩子能不能吸收都給猛 吃,造成孩子大多數體重超標,真的是過猶不及,真想這些無知的家長都看看這本書
每個孩子的先天體質不同,后天的調養方式也不同。不管孩子體質如何,我們能做的都是盡可能地給他更加科學合理的照顧,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身體素質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善,調理出讓孩子一生都受益的健康體魄。
有了孩子才體會到,孩子學習好不好,將來能不能有出息都是次要的,只要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就是做父母的最大心愿。想要孩子身體健康,日常調理真的是少不了。這本書倒是很全面的講了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大小毛病,堪稱寶寶日常調理的百科全書
寶寶從出生就有濕疹,一直摸藥但是好了犯犯了好的,反反復復。這次決定按中醫的方法來調理一下,看看有沒有效果,吃了一下上面寫的荷葉粥薏米粥,感覺孩子這段時間都沒再犯濕疹,好神奇啊!中醫果然博大精深!!
“所有我們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首先不要做,比如在飯桌上看書、看報、看電視,都是不可取的。尤其要提醒家長的是,邊吃飯邊教育孩子,更是要不得!”我覺得張巨明醫生不但是位醫生,更是為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