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一本通》特邀清華大學法學院程嘯教授按《物權法》體例精心編寫而成。
通過閱讀本書,可以使讀者在查閱《物權法》任一條文時,能夠一目了然地掌握其他相關法律如《民法通則》《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規定,如《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物業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物權法解釋(一)》《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解釋》《物業服務糾紛解釋》等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以及相關部門規章的內容。
為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物權法規則的運用、變遷及發展,相應條文之后還附上了人民法院頒布的相關指導性案例的裁判要點及《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物權糾紛案件的裁判摘要。
可以說,本書是學習和適用物權法的超實用和便捷的工具書,特別適合法學教學輔導及法律實務工作者查閱。
內涵專業,編排精當,開本輕巧,易翻便攜;
課堂學習 、司法考試、專業研究和實務工作的便利工具;
公民查閱、運用法律規范的便捷途徑。
程嘯,男,1976年出生,江西省都昌縣人。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洪堡學者,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兼任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掛職)、北京市法學會不動產法研究會副會長、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理事、中國土地估價師與土地登記人協會法律委員會委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在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歐洲法研究所擔任訪問學者,榮獲聯邦德國政府設立的"聯邦德國總理獎";2012年6月至9月,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的資助,在柏林自由大學法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獨著十部:《擔保物權研究》(2017)、《侵權責任法(第二版)》(2015)、《民法原理與規范解釋》(2015)、《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二版)》(2014)、《不動產登記法研究》(2011)、《侵權行為法總論》(2008)、《保障合同研究》(2006)、《物權法 擔保物權》(2005)、《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2004)、《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2002)。其中,《不動產登記法研究》先后榮獲第十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第三屆"中國法學成果獎"專著類二等獎;《侵權行為法總論》先后榮獲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第四屆"佟柔民商法發展基金青年研究成果獎"、清華大學教材二等獎;《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榮獲第四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提名獎;《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二版)》榮獲清華大學教材二等獎。
合著六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理解與適用》(與尹飛、常鵬翱,2016)、《民法學(第四版)》(與王利明等,2015)、《民法總論(第二版)》(與崔建遠等,2013)、《物權法》(與崔建遠等,2008)、《中國物權法教程》(與王利明、尹飛,2007)、《物權法》(與楊立新、梅夏英,2004)。其中,《民法學(第二版)》一書榮獲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
主編、參編著作十余部:《合同法一本通》(編著,2016)、《侵權責任法一本通》(編著,2016)、《民法學(第二版)》(參與撰寫,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參與撰寫,2010)、《新版以案說法:醫療糾紛篇》(主編,2007)、《人身損害賠償疑難問題--較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之評論與展望》(副主編,2004)、《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法律適用》(副主編,2004)、《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通論》(副主編,2003)、《侵權行為法案例教程》(副主編,2003)、《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無權處分》(副主編,2003)、《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精神損害賠償研究》(副主編,200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理解與適用》(參與撰寫,2002)、《合同法要義與案例析解(總則)》(參與撰寫,2001)、《擔保法新釋新解與適用》(參與撰寫,2001)等。其中,參與撰寫的《民法學(及時版)》(2004)榮獲"首屆中國法律圖書獎"。
先后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法學家》等與核心期刊上50余篇。在《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國土資源報》《中國改革》《中國青年報》《新世紀》等報紙雜志上發表文章、評論70篇。
及時編總則
及時章基本原則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及時節不動產登記
第二節動產交付
第三節其他規定
第三章物權的保護
第二編所有權
第四章一般規定
第五章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
第六章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相鄰關系
第八章共有
第九章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三編用益物權
第十章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二章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權
第十四章地役權
第四編擔保物權
第十五章一般規定
第十六章抵押權
及時節一般抵押權
第二節較高額抵押權
第十七章質權
及時節動產質權
第二節權利質權
第十八章留置權
第五編占有
第十九章占有
附則
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及2012年6月至9月,筆者先后榮獲德國聯邦總理獎以及德國洪堡基金會的資助,赴德國進行學術研究。期間,無論是在我從事研究的機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歐洲法研究中心、柏林自由大學法學院,還是我到訪的一些著名大學(圖賓根大學、弗萊堡大學、柏林洪堡大學、慕尼黑大學、基爾大學)的法學院,都發現一個現象:法學院的學生上民法課時,并不是常常帶著教科書,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根本就不買教科書(德國大學法學院圖書館往往就同一種民法教科書購買十余冊甚至更多,供學生借閱)。但是,幾乎所有學生都人手一本C.H.Beck公司出版的《德國民法典》(Buergerliches Gesetzbuch)。該書體積小巧,便于攜帶,每年更新且定價便宜,5歐元一本。一次閑聊時,我與在德的研究合作導師、著名法學家克里斯蒂安 馮 巴爾(Christian Uon bar)教授說起了這件事。對此,馮 巴爾教授的評論簡單而干脆。他說:如果一個學習德國民法的人,在不了解民法典規定的情況下就去討論民法問題,純屬瞎扯!
誠哉斯言!我國和德國一樣,都是成文法國家。因此,法律的適用基本上是一個三段論的演繹推理過程,即法律規范是大前提,具體的案件事實是小前提,裁判結果就是結論。無論法學院師生,還是律師、法官,處理任何案件或法律問題時都必須要進行所謂"找法"的工作,即地找到能適用于手頭案件或該問題的一個或數個法律規范。然后,才可能依循正確的邏輯與價值判斷,最終妥當地解決該案件或該問題。由此可見,學習和研究法律的過程中,法律人須臾不可或缺的就是法律條文。倘若一個中國的法律人,不認真研讀中國法的條文或不知道中國法的規定,而是張口德國法、美國法,閉口日本法、我國臺灣地區"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此人絕非一名合格的中國法律人!
隨著數十年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國法律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多。截至2014年年底,除憲法外,中國制定的現行有效的法律共242件,行政法規737件,國務院部門規章2856件,地方政府規章8909件。這些為數眾多的法律規范構建了一個龐大復雜的法律"迷宮",相關法律規范之間的引致、轉介、重疊、交叉甚至沖突與矛盾,屢見不鮮。因此,在學習和研究任何一個法律部門時,人們都面臨如何高效地了解該法律部門的核心法律規范及關聯性規定的問題。不僅如此,隨著近年來我國理論界與實務界對案例的高度重視,尤其是較高人民法院決定公開裁判文書并開始建立指導性案例制度后,了解掌握裁判要旨這些"活的法律"(living law)而非"文本上的法律"(law in text),更是當務之急。
為了能夠有效地幫助法官、律師、教師、學生和其他法律實務工作者系統、地掌握各法律部門的規范體系,一些出版社陸續推出了眾多的法律匯編書籍。其中,尤以法律出版社推出的"一本通系列"最為馳名。而在該社的"一本通系列"中,銷量、最受讀者歡迎的就是《刑法一本通》。此書編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李立眾教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體系和法律條文為依歸,將所有相關的較高人民法院和較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對應進去,整本書規模適中、體系清晰、簡明扼要,極為適用。故,自該書出版十余年來,每年一版,至今已出至第十一版。據筆者目力所及,無論是著名的刑法學者,還是初學刑法的學生;無論是較高人民法院的博學刑事法官,還是筆者掛職的懷柔區人民法院刑庭新入職的書記員,幾乎人手一本《刑法一本通》。由此可見,廣大讀者對于此類編撰良好的法律工具書籍的需求之強烈!
筆者至20世紀90年代初學習、研究民法至今,已逾20年,無論是在做學生的時代,還是"濫竽"教席的今天,都深感一本良好的相關部門法法條匯編資料之迫切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曾試著編撰過侵權法、合同法、物權法方面的法律匯編資料,分發給學生,以供課堂研討和課后學習之用。2016年,筆者受法律出版社學術分社孫東育社長的盛情相邀先后編撰了《合同法一本通》《侵權責任法一本通》。這兩本書自出版后,深受讀者歡迎,先后多次重印,《合同法一本通》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印刷并銷售逾萬冊,這進一步證明了法律界同人對此類編撰良好之法律工具書的迫切需要。
鑒于此,孫社長再度邀請筆者編撰《物權法一本通》。物權法一直是筆者非常喜愛的研究領域,多年來,筆者除一直關注物權法總論及擔保物權這兩個領域外,還對不動產登記法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除撰寫了《不動產登記法研究》一書之外,還作為主要專家,先后參與了《房屋登記辦法》《房地產登記技術規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及《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
當前,我國正在抓緊編纂民法典,而編纂民法典就是要對現行分別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科學整理,不僅要刪繁就簡、消除矛盾沖突,還要修改完善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并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當此之時,編輯《物權法一本通》顯然不僅可以滿足法律界同人了解掌握物權法相關法律規范,還能夠有助于未來我國民法典物權編的編纂,故此,筆者利用2016年寒假的空余時間完成了本書的編寫工作。
本書的編寫思路與《合同法一本通》《侵權責任法一本通》基本相同。一方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體系和條文為依歸,將相關的法律條文、行政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以及相關文件中關聯度較高、聯系最為密切的條文或規定對應其中。這樣,讀者在閱讀《物權法》的任何一個條文時,就能夠一目了然地掌握如《民法通則》《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規定,如《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物業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規定,如《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司法解釋的規定以及相關部門規章的內容。另一方面,筆者將較高人民法院頒布的相關指導性案例的裁判要點及《較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物權糾紛案件的裁判摘要,也附錄在相應條文的,以期讀者更清晰地了解物權法規則的運用、變遷以及發展。至于較高人民法院的其他裁判文書和地方法院的裁判文書,因并無一定的拘束力,加之數量極為龐大且沖突矛盾之處甚多,故未納入本書。
此外,為了便于讀者快速掌握相關規范和裁判要旨的主要內容,筆者在列舉相關法律條文、行政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相關文件以及裁判摘要之前,會用簡單的幾句話加以說明,指出它們規范或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法律出版社學術分社孫東育社長和李峰沄編輯,為本書出力甚多,極為辛勞,筆者十分感激!
因筆者水平和能力所限,書中的不足之處定然無法避免。衷心希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使本書能夠不斷完善,更好地滿足讀者的要求。相關意見和建議,可發至筆者的郵箱:rechtc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