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侵權賠償案件裁判思路與裁判規則的觀點集成和辦案操作指南。體系上囊括了當前人民法院審理侵權責任承擔及賠償案件的全部案由,內容上涵蓋了侵權責任承擔及賠償熱點、難點案件的裁判思路剖析,法律依據匯總,前沿理論集成,同類案件參考,法律風險提示等等,是實現法官辦理案件的金鑰匙,是律師從事的直通車,當事人參與訴訟的必備錦囊。
指引法律執業操作,提升專業應用水準
,涵蓋民商常見糾紛類型
實務,邏輯演繹裁判規則思路
指導,密切結合新型疑難問題
,緊扣司法解釋背景原意
專業,薈萃理論研究成果
何君,法學博士,較高人民法院法官,審判長,人民大學國家責任研究基地副主任。執筆起草《較高人民法院 較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等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編著有《行政行為實行力研究》(獨著)《國家賠償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疑難問題研究》(合著)《人身損害賠償一本全》《民事訴訟證據一本全》《醫療事故處理一本全》(主編)《法律基礎知識讀本》(副主編,全國職高通用教材)等;在《人民司法》《法律適用》《行政法學研究》《中國審判》等刊物上十余篇。
田源,中國政法大學"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訴訟法學博士。山東省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二級法官,兼任山東政法學院法律碩士導師,山東省菏澤市法官培訓學院教師等職。從事民商事、刑事審判十余年,榮獲獎勵20余項,省部級獎勵40余項,發表法學論文70余篇。研究成果曾蟬聯中央政法委主辦首屆、第二屆執法公信力論壇征文一等獎,曾榮獲中國誠信與法治保障論壇征文二等獎;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征文二等獎,第九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征文二等獎等。主編《婚姻家庭糾紛裁判思路與裁判規則》《醫療糾紛處理圖解錦囊》等法學著作。
及時章監護人責任糾紛
一、未成年學生在校受傷害,責任如何確定?
二、委托他人監護時產生的責任如何確定?
三、私自處理被監護人財產的行為,應承擔何種責任?
四、監護人的監護責任何種條件下會發生變更?
五、監護人未盡監護義務致被監護人受到他人侵害,責任應當如何承擔?
第二章用人單位責任糾紛
一、關聯企業用工情形下,勞動者被侵權,如何確定用人單位及責任該如何承擔?
二、用人單位是否對因工受傷的職工負有救助義務?
三、設立中的公司因侵權與勞動者產生爭議后,責任如何承擔?
四、用人單位的員工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責任應如何承擔?
五、員工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用人單位代為賠付后可否向員工追償?責任應如何承擔?
第三章勞務派遣工作人員侵權責任糾紛
一、勞務派遣人員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員工是否承擔責任?
二、勞務派遣人員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派遣單位是否承擔責任?
三、勞務派遣者因工受傷,能否要求用工單位承擔責任?
四、勞務派遣人員遭受第三方侵害,責任應如何承擔?
五、勞務派遣中,用工單位擅自變更勞動崗位,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六、勞務派遣者因工受傷,勞務派遣部門和用工單位達成的責任分擔約定效力如何?
七、勞務派遣者因工受傷,勞務派遣單位賠付后能否向用工單位追償?
第四章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
一、提供勞務者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其本人是否承擔責任?
二、提供勞務者造成他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應否承擔責任?
三、提供勞務者造成他人損害,接受勞務方代為賠償后能否向其追償?
第五章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
一、提供勞務者在勞務分包作業時受傷,發包人應否承擔責任?
二、農村建房提供勞務者受傷,房主應否承擔責任?
三、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如何區分?
第六章網絡侵權責任糾紛
一、網絡新聞報道構成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受害人是否有要求其停止侵害的通知義務?
三、利用互聯網發帖侵犯他人名譽,責任如何承擔?
第七章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
一、受害人因自身因素受到侵害,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安全保障義務人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二、受害人因第三人因素受到侵害,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安全保障義務人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三、群眾性活動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致他人受到侵害,責任如何承擔?
第八章教育機構責任糾紛
一、學生課間在校內受他人侵害,學校應否承擔責任?
二、幼兒因自身因素在幼兒園受傷,幼兒園如何承擔責任?
三、幼兒因他人因素在幼兒園期間受到侵害,幼兒園如何承擔責任?
四、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校期間受到侵害,學校應否承擔責任?
五、學生寄宿期間受傷,學校應否承擔責任?
六、學生在校外遭受他人侵害,學校應否承擔責任?
第九章產品責任糾紛
一、產品生產者責任糾紛
二、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
第十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一、租賃、借用他人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并致人損害時,責任應如何承擔?
二、已交付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并致人損害時,責任應如何承擔?
三、盜竊、搶劫或搶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時責任應如何承擔?
四、代駕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五、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賠償標準如何確定?
六、“交通事故認定書”能否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財產損失是否包括被損車輛停運損失?
八、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傷亡承擔責任?
九、所雇用司機開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應如何承擔?
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未盡安全保障義務而引發交通事故,賠償責任應如何承擔?
十一、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已達成調解協議,履行后受害方發現傷殘請求賠償,應如何處理?
十二、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如何承擔?
十三、好意搭載他人發生交通事故,責任應如何認定?
十四、發生連環交通事故分別造成兩個損害結果如何處理?
十五、將機動車號牌出借供他人套牌使用發生交通事故,責任如何承擔?
十六、交通事故受害人身體素質的特殊性,對侵權人的責任承擔有無影響?
十七、發生交通事故賠償數額確定后發生后續治療費用,能否再行起訴?
十八、肇事機動車駕駛人逃逸,對賠償責任的承擔有何影響?
十九、共同過失致人損害的糾紛中,第三人只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應如何處理?
第十一章醫療損害責任糾紛
一、何種情況下可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二、醫務人員違反診療義務的判斷標準如何確定?
三、如何認定過度診療行為?
四、醫療機構可否以停電構成不可抗力為由主張免責?
五、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賠償標準如何確定?
六、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歸責原則如何確定?
七、醫務人員履行說明義務的標準如何確定?
八、征得患者及其親屬同意后實施的有風險的診療行為,風險責任應由誰承擔?
九、醫療產品責任糾紛歸責原則如何確定?
十、如何認定醫療產品是否存在質量缺陷?
第十二章環境污染責任糾紛
一、如何界定環境污染責任糾紛中的“污染者”?
二、環境污染責任糾紛的歸責原則如何確定?
三、環境污染責任糾紛的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四、因第三人過錯污染環境的民事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五、污染者是否可以以達標排放為由免除環境污染責任?
六、哪些情形下可免除污染者的賠償責任?
第十三章高度危險責任糾紛
一、如何界定高度危險責任糾紛中的“高度危險”?
二、高度危險責任糾紛的歸責原則如何確定?
三、高度危險責任糾紛中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四、如何認定高度危險責任的免責事由?
五、高度危險責任糾紛中賠償數額如何確定?
第十四章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糾紛
一、飼養動物致人受傷,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二、違規飼養動物致人受傷,應適用何種歸責原則?
三、動物園的動物致人損害,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章物件損害責任糾紛
一、懸掛物脫落致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如何承擔侵權責任?
二、在建工程致人損害,應由何方承擔責任?
三、拋擲物、墜落物的所有人不明的,受害人向何方主張權利?
四、堆放物致人損害,堆放人如何承擔責任?
五、直接侵權人不明的情形下,高速公路管理者如何承擔責任?
六、林木折斷致人損害,管理人應否承擔責任?
七、窨井等地下設施致人損害,管理人如何承擔責任?
八、業主因小區工程施工受傷,物業公司如何承擔責任?
第十六章觸電人身損害責任糾紛
一、觸電造成他人損害,經營者主張免責事由應否支持?
二、非高壓條件下致人受損,應適用何種歸責原則?
三、觸電造成人身損害,線路經營者如何承擔責任?
第十七章義務幫工人受害責任糾紛
一、幫工人受到侵害,被幫工人以幫工人履行合同義務抗辯應否支持?
二、幫工人受到侵害,被幫工人以幫工人好意施惠抗辯應否支持?
第十八章見義勇為人受害責任糾紛
一、見義勇為者因見義勇為受到侵害,能否要求受益人給予補償?
二、見義勇為者因見義勇為受到侵害,補償的標準如何確定?
第十九章公證損害責任糾紛
一、受害人主張因不當公證遭受侵害,公證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二、冒用他人身份公證致他人損害,公證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第二十章防衛過當損害責任糾紛
防衛過當致人重傷,應否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章緊急避險損害責任糾紛
一、因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如何認定?
二、緊急避險致他人受損,責任應如何承擔?
第二十二章鐵路運輸損害責任糾紛
一、列車緊急制動致旅客受傷,鐵路運輸部門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二、列車超員乘客被擠下車受傷,鐵路運輸部門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三、列車與貨車相撞致人財產損失,鐵路運輸部門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第二十三章水上運輸損害責任糾紛
一、船只掛靠經營,被掛靠方是否應承擔責任?
二、船只因過錯撞擊橋梁,運輸管理部門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第二十四章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
一、航空運輸致人身損害的,責任應當如何認定?
二、航空運輸中托運財物受損,責任如何承擔?
第二十五章因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
一、因申請人申請致使法院不當查封財產,申請人應承擔何種責任?
二、因申請人申請致使法院不當保全財產,申請人應承擔何種責任?
三、因申請人申請致使法院不當保全證據,申請人應承擔何種責任?
第二十六章因申請先予執行損害責任糾紛
一、申請先予執行,需滿足何種條件?
二、因申請人申請致使法院不當執行,申請人應承擔何種責任?
附錄相關法律法規匯編
1.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工傷保險條例
3.較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4.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5.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6.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7.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8.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9.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0.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11.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12.侵權糾紛辦案要件指南
13.醫療過失賠償糾紛案件辦案指南
14.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鐵路運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一)(試行)
15.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鐵路旅客運輸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的解答(二)
16.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委托醫療損害鑒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7.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于審理醫療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8.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隨著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日漸覺醒,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熱情空前高漲,各類訴訟案件呈井噴式增長。侵權賠償糾紛案件數量多、增量大,矛盾較尖銳,沖突較激烈,社會各界的關注度也較高。實踐中,不少案件當事人對侵權相關法律法規不甚熟悉,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發生對法律條文的斷章取義、張冠李戴等現象,既不利于自身權益的維護,更會對他人權益造成侵害。
本書作為一部、系統、前沿、實用的侵權賠償糾紛審判、辦案操作指南,體系上囊括了當前人民法院審理侵權賠償糾紛案件的全部案由;內容上以較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叢書等圖書為基礎,結合較高人民法院的公報案例、指導案例和各地法院的民事審判經驗,依據近期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與政策,以專題形式系統地總結侵權賠償糾紛領域常見的疑難、新型問題以及應對策略。編寫過程中,力求突出實用性,重在指導性,體現性,旨在使讀者能夠理解和把握每一個問題的具體處理方法和依據,為辦理侵權類法律實務提供參考與借鑒。
本書編寫組成員,由較高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具有豐富一線審判經驗的博學法官和著名高等院校的法學教授組成。編者團隊將在長期司法實踐中摸索出的用以處理侵權賠償糾紛案件的經驗技巧和裁判依據梳理匯總,并加以提煉和升華,為法官辦案提供參考借鑒,為律師提供操作指南,為當事人和社會民眾參與訴訟釋法答疑。這也是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反復修改,數次增刪,下大氣力編寫這部書的根本動力。
與同類著述相比,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獨創依案由檢索方式。創造性地將人民法院審理侵權賠償糾紛的案由設置為本書的章節體例。這種體系編排看似簡單,但最易于檢索,尤其適宜對法律法規體系不甚熟悉的普通當事人。遇到實際法律問題,直接依據案由查找,方便對癥下藥,也更富有人性化。
--革新結構體例編排。本書一改以往就案說案的單一做法,以典型案件作為引子,引出某種或某幾種類型案件的裁判法律依據、相關案例參閱、專家前沿觀點、法律風險提示等內容,由點及面,舉一反三。結構設置上輕重得當,重點突出裁判依據匯總、相關案例參閱、法律風險提示等部分,語言深入淺出,充分發揮本書指南作用和實踐特色。
--法律條文力爭全,新,細。在裁判依據匯總部分細分為: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行政規章、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始終以"近期、最細、最全"為目標,力爭囊括所有相關法律法規。
--堅持理論前沿并貼合實踐。本書體例編排的一大特色是從近期的、核心法學期刊上摘錄了部分法學名家的近期相關理論觀點,不乏部分司法解釋起草者的真知灼見。上述觀點,不僅能為司法實務工作者、當事人及社會公眾看待實務問題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更能給他們在帶來啟迪和幫助的同時,引領相關法律法規修改完善的趨勢走向。
本書疏漏和不當之處,誠望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對侵權責任糾紛有指導意義
本書中的案例內容再簡練些,就更好。
這本書寫得好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挺不錯的。
紙張很好!
非常好,送貨速度極快
非常好的商品,特別滿意,發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很好!
不錯,蠻好
非常透徹的見解,如醍醐灌頂!
包裝差,收到的書都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