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是北京大學出版社與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民法室系列合作作品,編著者為立法工作機構,即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民法總則》起草人,能夠保障法律的性和性。本書具有的資料性及學術性,在對民法總則條文立法背景及條文含義逐條解析的基礎上,又鏈接了大量相關規范性文件,便于對《民法總則》的理解和運用。內容分為: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三部分。
3月1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以2782票贊成的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民法總則的誕生,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在依法治國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是北京大學出版社與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系列合作作品。
編著者為立法工作機構,即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民法總則》起草人,能夠保障法律的性和性。
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具有的資料性及學術性,在對民法總則條文逐條解析的基礎上,又鏈接了大量相關規范性文件,便于對《民法總則》的理解和運用。
本書編者在《民法總則》條文的基礎之上編寫了三部分內容:"條文說明"對法條作出了較為詳細的注釋;"立法理由"闡明了立法原意;"相關規定"鏈接了關聯性較強的其他法條,便于讀者參考。
石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副主任。
目 錄
章 基本規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三章 法人
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營利法人
第三節 非營利法人
第四節 特別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組織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意思表示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四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七章
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委托
第三節 終止
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九章 訴訟時效
第十章 期間計算
第十一章 附則
編寫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為了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宣傳、學習和實施,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順利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的同志編寫了這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和相關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逐條作了說明,并附以立法理由和相關規定,便于理解和把握立法原意。
本書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副主任石宏同志擔任主編,參加本書撰寫工作的還有賈東明、杜濤、段京連、莊曉泳、劉振、孫娜娜、李恩正、朱書龍、宋江濤、孫藝超等。
章 基本規定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采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又先后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由此可以看出,1979年以來,我國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法律基礎和實踐基礎。
在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戰略布局的時代背景下,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體現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公民權利保障的法治化。這是總結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經驗教訓而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我們黨根本宗旨的內在要求。我國憲法確立了保障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原則。憲法的精神和原則必須在民事法律中予以體現和落實。通過編纂民法典,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就是要加強對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保護,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第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民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規范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每個民事主體都密切相關。民法與國家其他領域的法律規范一起,支撐著國家治理體系。通過編纂民法典,完善民事法律規范,就是要構建民事領域的治理規則,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第三,編纂民法典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等為基本導向。我國民事立法秉持民商合一的傳統,通過編纂民法典,完善我國民商事領域的基本規則,為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就是要健全市場秩序,維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纂一部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的民法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科學整理;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戰略布局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民法典,正確調整民事關系,更好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按照上述指導思想,編纂民法典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這一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障,確保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二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立場這一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三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過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化規則意識,增強道德約束,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四是堅持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以法典化方式鞏固和確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民事立法成果,同時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我國民事法律規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
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分編包括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根據工作部署,編纂工作按照"兩步走"的思路進行: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于2018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后,爭取于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作出具體規定。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采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寫入,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既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
在民法總則起草過程中,遵循了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并注意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既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問題,又尊重立法規律,講法理、講體系。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民法總則必須立足于這一基本國情,研究現階段民事法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實踐需求確定立法重點,用實踐智慧破解立法難點。同時,按照民商事法律關系的內在規律,注重與民法典各分編和其他部門法的有機銜接。二是既尊重民事立法的歷史延續性,又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大部分規則實際可行,為人民群眾所熟悉和接受。制定民法總則,必須深入總結這些法律的實施情況,對實踐證明正確、可行的,予以繼承,維護法律的穩定性;對不適應現實情況的內容和制度進行修改補充,對社會生活迫切需要規范的事項作出創設性規定,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并適度體現前瞻性。三是既傳承我國的法律文化傳統,又借鑒外國立法的有益經驗。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與民法的理念和原則是相通的。制定民法總則,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傳承包括中華法律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讓我們的民法總則體現鮮明的民族性。同時,要有世界眼光,善于學習外國的立法經驗,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成果,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總則草案進行了三次審議,并在12月決定提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2017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總則草案進行了審議,并于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確定于2017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共11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206條。
使用的工具書
幫朋友買,單位學習用。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快遞神速,紙質也不錯
挺好的,不錯
實用實務書
這本書寫的好
不錯的哦呦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非常好的商品,特別滿意,發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很好!
紙張不好,沒什么可參考的內容,分析不透徹
好好好好好
必備必備必備必備…。。。。。。。
解讀透徹,內涵豐富,內容扎實。
紙張質量一般,與想象中的落差較大,發貨速度快。
非常實務導向,對于理論研究來說,可以作為研究對象但是不太能夠單獨成為論證依據。
個人感覺比最高院的理解與適用要好,排版合理,還有相關條文羅列,方便使用,倫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