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研究"風險中的行政法",既關注現代社會中的風險規制活動對行政法治經典理念、制度和原則等規范要求的挑戰,也關注行政法治實踐對風險規制現實需求的已有回應和可能的發展。本書首先在原理與原則層面澄清風險規制之行政法治問題的關鍵所在,然后在風險規制制度與實踐層面,基于對上述關鍵問題的意識,選擇以貫穿風險規制全過程的風險交流為重點對風險規制的具體過程和活動內容展開了研究;進而,在明確風險規制不可能將風險削減為零的前提下,本書還討論了現代社會中經過規制仍不能消除的風險一旦現實化所導致的損害責任和救濟問題。
金自寧,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獲Edwards Fellowship資助,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從2005年起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任教,講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環境法學等課程。研究興趣包括公法學基礎理論、環境風險規制的行政法研究等。出版專著《公/私法二元區分的反思》,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譯著:《行政法的范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物理與政治》,三聯書店2008年。《風險規制與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12年。三十余篇。代表性論文包括:《跨越專業門檻的風險交流與公眾參與》和《風險社會背景下的合規抗辯》等。
拓展行政法研究視域的有益嘗試(代序) 羅豪才
導
及時編 原理與原則
及時章 風險行政法研究的前提問題
第二章 風險規制與行政法治——從風險預防原則實證化切入
第三章 風險預防與利益衡量——以環境風險規制為例
第二編 制度與實踐
第四章 制度框架:風險規制中的信息交流及其規范
第五章 域外經驗:風險規制中的信息難題與風險交流
第六章 本土經驗:跨越專業門檻的風險交流與公眾參與——透視深圳西部通道環評事件
第三編 責任與救濟
第七章 風險社會中的責任行政之尋求——美國貨運協會案的啟示
第八章 風險社會中的合規抗辯——從一起環境污染損害案例切入
第九章 風險社會中的給付行政
結語
附錄:風險決定的做出:食品安全的制度反思
拓展行政法研究視域的有益嘗試(代序)
金自寧副教授在北大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們在課堂、學術活動中接觸比較多。她給我的印象是勤奮、愛思考問題。我主講的課程行政法(公法)基礎理論,內容不固定,每年都要變動,我好引導學生討論一些學科前沿問題。那段時間主要討論公共治理與軟法問題,她和其他同學發表許多意見,提出許多問題,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同學的意見都會被吸收到相關的文章或著作中。我與宋功德教授合著的《軟法亦法》一書英文版2013年在美國出版發行。這本書的形成,前后幾屆公法博士生都出了力,自寧貢獻良多。
畢業后,自寧從未放棄科研,堅持學術人生之路,她的科研成果成績突出。她近年來關注和研究的領域主要在風險規制與行政法治。這一課題的研究較有現實意義,回應了社會需求,對公共決策、社會治理有較大參考價值,在理論上也有新意。目前國際上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尚未展開,從行政法、公法視角加以研究的就更少。好的選題需要學術眼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學術能力的體現,自寧選擇這一領域深入研究應該說是頗具慧眼的,體現了她對現實的關注和對學術的敏感。在國內公法學界,她對風險社會的關注和研究是比較早的,靜下心來、一心鉆研,取得了不少成果,有著述,有譯作。近期她的大作《風險中的行政法》即將付梓出版,這本書是自寧這幾年圍繞"風險規制與行政法治"問題研究的心得,也是她所承擔的教育部青年社科項目的結題成果,這本書的出版無論對其本人還是對公法學研究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本書以風險作為研究對象,以風險社會的行政法(公法)規制作為研究的視角,以"現代社會風險規制對行政法治提出的挑戰以及行政法治對此作出的回應"為核心議題,對風險社會及風險規制的基本理論作了介紹,對實踐中的做法和措施作了分析,對風險規制的基本法律問題作了探討。全書選擇以風險交流為關注重心,既立足本土案例,又借鑒域外經驗,堅持行政法、公法研究視角,但又不拘泥于單一學科界限,而是同時引入多領域知識和多學科視角,圍繞主題作了深入探討。
作者通過分析指出,現代風險行政法研究所面臨的真正難題是與風險相關的不確定性觸及了人類知識的限度,即所謂的"無知"的問題,從而行政法規制不得不決策于不確定性之中。風險規制實踐對行政法治原則構成了重大挑戰,甚至危及到了傳統行政法治理念的核心要求,有必要探討和發展新的行政法治技術以回應挑戰。作者力圖將風險預防目標與利益衡量所蘊含的合理性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風險規制實踐與行政法治原則之間的平衡。建議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過程中廣泛引入風險交流。圍繞風險交流,從案例、比較法資源、原理等幾個方面做了分析,概括和提煉了風險交流過程的內在構成要素,總結分析了影響風險交流有效運作的外在社會因素,并提出了構建相應制度規范的建議,進而主張一種既要求集體的決策和行動,也要求個體拿出冒險的勇氣的"共同決策共擔風險的、公私結合的風險應對方案"。此外,本書還對風險社會中責任與救濟問題、侵權責任中的合規抗辯問題、風險社會中的給付行政問題等作了探討。
我本人對于這一領域并沒有做太多的專業涉獵,但在對本書書稿粗讀之后,還是形成了一些印象。本書在選題上緊扣時代脈絡,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有較大現實意義。本書在視野上較為寬廣,跨越了傳統的學科界限,包含了行政法、民法、經濟法、環境法、社會管理等學科的研究內容,大膽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視角寬,方法多樣,成果突出。本書觀點鮮明,理論性強,對傳統行政法治面臨的挑戰和困境直言不諱,客觀分析現行法律體制的不足和缺陷,在詳盡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作了理論歸納和構建,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在寫作方法上,關注現實,關注案例,注重實踐經驗的歸納和總結是本書的一大特點。本書注重從實踐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注重收集分析中外案例,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煉方案,總結歸納,形成理論成果,較好地處理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讓實踐為理論服務,讓理論反哺實踐。作者在某些章節的寫作上,沒有局限于單一的部門法視角,而是以問題為中心,大膽借用公私法的視角來加以審視,相互推動,相互促進,拿出了一種公私合作的解決方案。當然,書中對一些問題的思考還有進一步深化的空間,研究還有必要進一步深入,但無疑是在行政法學研究和風險社會研究、公私合作治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成績總是過去式的。如作者在文中所言,"希望法學界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風險研究中來",我也希望大家能多關注這一領域,共同推動研究的深入,這也是所有真正有志于法學研究、有志于學術研究的學者們最真實、最真誠的想法。也希望自寧能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自身優勢,從深度和廣度上繼續開拓,在學術的前沿高地上大步前進。
羅豪才
2014年2月19日
實用,排版不錯,讀起來比較舒服
風險中的行政法,性價比很高
這本書不錯,值得一讀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