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把一個產品做到致(福特自傳)》從一個密歇根州的農民,愛鼓搗機械的小男孩到成為全球聞名的“汽車大王”,美國汽車界個億萬富翁,亨利 福特個人奮斗的歷史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他給后人留下的,也不僅僅是有關于汽車的東西,還有多。他所取得的成績輝煌無比,他的思想與獨到見解閃耀著奪目光彩。在中國汽車界,福特的管理方法被看作是學習管理的入門教材。這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的自傳。從本書中,你便可對他的經歷和思想獲得充分的了解,并對人生與成功的理念有清楚明白的認識。
他是“汽車大王”。
他開啟了世界汽車工業革命,把汽車從少數人的奢品變成大眾消費品。
他創立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方式、“高工資 高福利=低成本”經營理念,被稱為“福特主義”。
“福特T型車”從構想到暢銷,啟發了喬布斯的超級產品思想。
亨利 福特,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及時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他的生產方式使汽車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它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社會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
序言:我的理念 及時章 夢開始的地方 第二章 商業的真相 第三章 創業之路 第四章 生產與服務的秘訣 第五章 成就輝煌的產品 第六章 人與機器(上) 第七章 人與機器(下) 第八章 工資 第九章 如何擺脫不景氣? 第十章 降價才是王道 第十一章 資金從哪兒來? 第十二章 金錢——主人還是仆役? 第十三章 貧窮的根源 第十四章 拖拉機和機械化耕作 第十五章 對慈善說不 第十六章 鐵路 第十七章 區區之心 第十八章 民主與工業 第十九章 前路漫漫
第二章商業的真相 我的“汽油馬車”是底特律的及時輛汽車,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是的一輛。不過這個新玩意卻不怎么招人待見,因為它動靜太大,時不時讓路過的馬兒飽受驚嚇。而且,它還會造成交通擁堵,不管我把車開到城里哪個地方,只要一熄火,就會引來許多人駐足圍觀,直到我重新發動才會散去。如果我把車停在某處,不消一分鐘,就會有好事之徒爬上車想一試身手。,我只好拿條鎖鏈把車子拴在路邊的燈柱上。警察也沒閑著。在我印象里,那時應該還沒有頒布什么限速令,所以我想破了腦袋也搞不明白,我車開得好好的,為什么會有警察來找我的麻煩。
后來,我總算從市長那里獲得了行車特許,這樣說來,我可是當時全美境內一個擁有駕照的司機。從 1895年到1896年,這輛車帶著我跑了約莫有一千英里,之后,我以2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底特律的查爾斯 安斯利(Charles Ainsley)。這是我成交的及時筆買賣。當然,我造這輛車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出售,而是為了實驗。安斯利看上了它,而當時我也正盤算著動手造第二輛車,賣車的錢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在價格方面也是一談即攏。
然而,小打小鬧非我所愿,我的終極目標就是大批量投入生產。不過在此之前,你總得有像樣的產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于是,1896年我開始了第二輛汽車的制造。它比及時輛車略輕一些,依舊使用傳動皮帶,后來我放棄了這個設計,因為傳動皮帶雖然很好用,但天熱時就會產生問題,這也是我之后用齒輪取而代之的原因。從第二輛車的研制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當時,國內外都有人在造車。1895年,我聽說紐約的梅西百貨商店(Macy’s)正在展覽一輛德國的奔馳車(Benz),于是我專程趕去那里一睹為快,不過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那輛車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亮點,它使用的也是傳動皮帶,但要比我的車重許多。車輛越輕越好,這是我研發汽車的主攻方向之一,可是國外的制造商卻似乎認為重量根本就無關緊要。我在家庭工作間里一共制造了三輛汽車,每一輛都在底特律的大街小巷行駛了好幾個年頭。現在,我依舊擁有我的及時輛汽車。安斯利先生購入后把它轉手賣給了其他人,數年之后我從那個買主手里又把它買了回來。我花了100美元,“汽油馬車”終于物歸原主。第二章商業的真相 我的“汽油馬車”是底特律的及時輛汽車,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是的一輛。不過這個新玩意卻不怎么招人待見,因為它動靜太大,時不時讓路過的馬兒飽受驚嚇。而且,它還會造成交通擁堵,不管我把車開到城里哪個地方,只要一熄火,就會引來許多人駐足圍觀,直到我重新發動才會散去。如果我把車停在某處,不消一分鐘,就會有好事之徒爬上車想一試身手。,我只好拿條鎖鏈把車子拴在路邊的燈柱上。警察也沒閑著。在我印象里,那時應該還沒有頒布什么限速令,所以我想破了腦袋也搞不明白,我車開得好好的,為什么會有警察來找我的麻煩。
后來,我總算從市長那里獲得了行車特許,這樣說來,我可是當時全美境內一個擁有駕照的司機。從 1895年到1896年,這輛車帶著我跑了約莫有一千英里,之后,我以2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底特律的查爾斯 安斯利(Charles Ainsley)。這是我成交的及時筆買賣。當然,我造這輛車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出售,而是為了實驗。安斯利看上了它,而當時我也正盤算著動手造第二輛車,賣車的錢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在價格方面也是一談即攏。
然而,小打小鬧非我所愿,我的終極目標就是大批量投入生產。不過在此之前,你總得有像樣的產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于是,1896年我開始了第二輛汽車的制造。它比及時輛車略輕一些,依舊使用傳動皮帶,后來我放棄了這個設計,因為傳動皮帶雖然很好用,但天熱時就會產生問題,這也是我之后用齒輪取而代之的原因。從第二輛車的研制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當時,國內外都有人在造車。1895年,我聽說紐約的梅西百貨商店(Macy’s)正在展覽一輛德國的奔馳車(Benz),于是我專程趕去那里一睹為快,不過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那輛車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亮點,它使用的也是傳動皮帶,但要比我的車重許多。車輛越輕越好,這是我研發汽車的主攻方向之一,可是國外的制造商卻似乎認為重量根本就無關緊要。我在家庭工作間里一共制造了三輛汽車,每一輛都在底特律的大街小巷行駛了好幾個年頭。現在,我依舊擁有我的及時輛汽車。安斯利先生購入后把它轉手賣給了其他人,數年之后我從那個買主手里又把它買了回來。我花了100美元,“汽油馬車”終于物歸原主。
在那段時間里,我依然為底特律電力公司工作,不過職務已晉升為總工程師,工資也加到了每月125 美元。不過就像當年爸爸不同意我入機械行當一樣,公司的老板也不再繼續支持內燃機實驗。他并不是反對我做實驗,但內燃機不在其列。直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他當時對我說的話:“只要是電力實驗,你盡管放手去做,未來的世界是電力的世界。但燃氣實驗不行,那玩意毫無前途!” 他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就他當時的態度而言, “懷疑”算是最溫和的字眼了。事實上,在電力發展即將達到質的飛躍前夕,沒有哪個人能高瞻遠矚到一眼洞見內燃機的未來。就像對待其他任何一個新事物一樣,我們對電力寄予了太多期望,一廂情愿地相信它能為我們做很多很多事,多到遠遠超出了它實際能做的事。但我看不出電力能為我的汽車做些什么。就算滑接線的造價沒那么昂貴,汽車也不可能靠觸輪獲得動力。而蓄電池的重量也決定了它不可能被用到汽車上。電動汽車的活動范圍有限,而且為了獲得足夠的動力,車上還得裝上一個體積龐大的供電裝置以提供與其大小成正比的動力。我并沒有低估看輕電力的意思,只是還沒到使用電力的時候。每樣東西都有它的用武之地,電力有電力的用處,內燃機有內燃機的功效,兩者不能互相取代——真是萬幸。
我還保留著當年在底特律愛迪生公司工作時掌管的那臺發電機。它曾被轉賣到另一家公司,在籌建加拿大發電廠的時候,我從那家公司的辦公樓里把它搬了回來。經過幾處改裝,它在加拿大發電廠出色地工作了好幾年。后來因為業務擴大,我們需要建一個新的發電廠,那臺發電機終于功成身退,被送到了迪爾伯恩那個保存著我無數機械寶貝的私人博物館。P35 -37
他不是汽車的發明人,但他是汽車工業的創始人。他創建的汽車王國改變了我們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并且知道如何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財富》
亨利 福特推出的廉價、高度統一的T型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國的城市面貌。他所創立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方式則為現代商業帶來了革命。
——《福布斯》
當他來到人世時,這個世界還是馬車時代。當他離開人世時,這個世界已經成了汽車世界。——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