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幸福的挑戰者·唐季禮圖書
人氣:23

幸福的挑戰者·唐季禮

(中國電影春節檔開局者、中國電影進軍好萊塢的開路先鋒 ——著名導演唐季禮的光影人生 二百多張插圖,首次披露唐季禮臺前幕后的故事。 )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自傳  
  • 作者:[顏慧]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25173054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10
  • 印刷時間:2017-09-19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幸福的挑戰者——唐季禮》是著名導演、影視制作人唐季禮的首部個人傳記,生動講述了他的成長歷程,詳盡記述了《魔域飛龍》《超級警察》《紅番區》《簡單任務》《過江龍》《雷霆戰警》《神話》《精忠岳飛》《功夫瑜伽》等知名影視作品臺前幕后的故事,具體闡釋了唐季禮在電影行業的獨特貢獻,由此可以體悟唐季禮不斷挑戰自我、追求理想幸福的人格魅力。

書中有彩色插圖二百多張,唐季禮的青少年時期、家庭成員、書法作品的照片首次披露。

編輯推薦

幸福的挑戰者——唐季禮》講述唐季禮導演的人生經歷,首次披露唐季禮臺前幕后的故事。

唐季禮導演的作品屢創華語片票房紀錄,雄踞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十余年,被稱為商業電影及動作電影的“教科書”。唐季禮是中國電影春節檔開局者、中國電影進軍好萊塢的開路先鋒,與成龍合作多的導演,彼得 杰克遜欣賞的中國導演,他的電影是昆汀 塔倫蒂諾喜愛的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顏慧,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博士。長期供職于文化類報刊,致力于文化批評及電影史研究,著有《中國動畫電影史》等相關作品百余萬字。

目錄

1 成長篇

陪媽媽“拍拖” / 007

自小研習書法 / 012

光影童年 / 017

父親帶著看賭牌 / 025

拿“巨款”約會 / 031

初中時和周華健一起打小抄 / 035

好友重逢 / 038

習武:與李小龍的深厚淵源 / 041

留學加拿大 / 048

遭英文老師歧視 / 053

We are Chinese(我們是中國人) / 058

劉家良推薦做武行 / 064

給品牌明星當替身 / 071

受傷,萌生轉行之意 / 076

沒當成導演,出走加拿大開武館 / 079

父親的叮囑受用一生 / 087

重回電影圈 / 095

做執行導演,拍《天使行動》Ⅱ、Ⅲ / 101

2 作品篇

魔域飛龍》一波三折 / 109

超級警察》一舉成名 / 124

超級計劃》再度成功 / 142

紅番區》打入好萊塢 / 148

簡單任務》不簡單 / 164

應邀為迪士尼拍《脫線先生》 / 178

過江龍》:一部由中國人主演、主創的美劇 / 186

雷霆戰警》展現時尚現代之中國 / 201

男才女貌》《壯志雄心》:中國時裝劇首次發行海外 / 213

神話》再創票房神話 / 218

精忠岳飛》:十年一覺岳飛夢 / 240

功夫瑜伽》: 黃金搭檔再攜手 / 252

3 致力“禮想”電影世界

懷揣理想 勇于挑戰 / 265

幾度挫折 不忘初衷 / 267

良好素養 造就成功 / 269

生活簡單 熱愛美食 / 273

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 / 280

自尊自信 勇于拼搏 / 282

影視創作要有社會責任感 / 284

打造“禮想境界”,學習邵逸夫、何冠昌 / 286

創立中影國際,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 / 288

4 附錄

附錄一:唐季禮與香港動作片 索亞斌 / 296

唐季禮作品研討會召開,文藝界高度評價 / 305

附錄二:“唐季禮作品研討會”專家學者發言摘要 / 308

走向世界的一條通途 嚴昭柱 / 308

充滿愛國激情與藝術才氣 李京盛 / 309

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湯 恒 / 310

創作更多更好的中國功夫片 王 強 / 311

東方文化魅力的折射 王必勝 / 312

拍出民族的智性人生 沈衛星 / 313

喜劇與產業 饒曙光 / 314

中國大片 中國夢 木 弓 / 315

講述新的“中國夢” 張頤武 / 316

鮮明的民族印記,強烈的民族自尊 李懷亮 / 317

唐季禮的片場之路 賈磊磊 / 318

在“競爭國際市場”中保衛“國家文化安全” 曾慶瑞 / 319

中國功夫與中國精神 劉大敏 / 320

附錄三:社會、公益活動 / 321

附錄四:唐季禮創作年表 / 323

在線預覽

陪媽媽“拍拖”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能在童年時期找到印記,這其中,家庭是成長的及時環境,也是最重要的環境。

1960年4月7日,唐季禮出生在香港一個非常傳統、人丁興旺的大家庭。在他之前,唐家已經有了三個男孩一個女孩——照唐季禮的話講:“媽媽很會生,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唐季禮的父親唐煥庭諳熟中國傳統文化,給男孩子們取名以孟、仲、叔、季而定,即分別為唐孟德、唐仲仁、唐叔寶、唐季禮。現在除唐季禮定居上海、二哥唐仲仁定居臺北,其他兄弟姐妹皆旅居海外。姐姐唐嘉麗曾是邵氏電影公司的當紅女星,樣貌艷麗大方,后嫁給著名武打明星羅烈,育有兩子,長子王道,次子王駒2005年進入影視圈。最小的妹妹唐嘉美曾從事珠寶及美容行業。此外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唐嘉玲。

唐季禮的出生給這個熱鬧繁盛的家庭增加了更多的歡樂。

從老照片可以看到,唐季禮的父親唐煥庭年輕時濃眉大眼、五官分明、氣宇軒昂,樣貌相當英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當時的電影明星;唐媽媽也是端莊清麗,十足的美人。唐季禮和兄弟姐妹們自然都繼承了父母的良好基因:男孩英俊帥氣,女孩皓齒明眸。

唐煥庭早年畢業于上海國立音專(現上海音樂學院前身),學的是音樂制作專業。上海國立音專最早叫作國立音樂院,創辦于1927年11月,是中國所有音樂院校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所。在國立音樂院成立之前,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經歷了八九十年的漫長探索之路,直至國立音樂院誕生,才揭開了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新篇章,開辟了由高等音樂學校來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的道路。在國立音專創立伊始,蕭友梅任校長期間,將當時在上海甚至全國各地能夠找得到的著名音樂家,或高薪聘請或苦言相勸,網羅在自己的麾下。就連國文、英文等共同課也是請水平較高的人來教,此后,國立音專進入鼎盛時期。

年輕的唐煥庭正是在這一時期來到上海國立音專讀書,接受當時國內最的音樂教育以及的人文學科啟蒙。這些教育與啟蒙,奠定了他在當時既立足于傳統文化,又具有更超前的思想與更開闊的眼界,使得他在今后無論是生意、生活,還是為人處世,尤其在對兒女的培養上,有很多超越同時代人的前瞻之處。

唐季禮的母親歐陽惠如是廣東人,后隨家人遷居香港。因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兩地相隔,唐煥庭與歐陽惠如結婚前從未見過面。舉行婚禮時又因為當時日本人占領上海,唐煥庭無法及時趕回香港,于是婚禮上,當時只有十六歲的歐陽惠如依據當地習俗“以雞代婿”(這一習俗是當遠在他鄉的新郎無法趕回來參加婚禮時,找一只公雞暫時代替新郎與新娘拜堂,也就是所謂“公雞拜堂”。拜堂儀式完成后,新郎便是新娘家中的一員了)拜堂成親。這種風俗現如今聽來令人匪夷所思,但在當時內外交困、兵荒馬亂的背景下并不鮮見。

在一次陪媽媽聊天時,唐季禮得知父母結婚前竟然沒有見過面很是吃驚,不解地問媽媽:雖是媒妁之言,那介紹人總該給你看看父親的照片吧?媽媽說:那倒是見過的。頓了頓,隨后又說:那張照片是你父親五歲時照的。唐季禮聞言笑得前仰后合:五歲的照片能看出什么==啊?!媽媽也跟著笑了起來。

拜堂成親三年后,唐煥庭方才結束學業,輾轉回到香港,夫妻二人這才正式相見并共同生活在一起。

歐陽惠如年紀很小就嫁到唐家,嫁過來之后一直辛勤操持家務,此后接連生了六個孩子。夫妻二人夫唱婦隨分工明確,女主內男主外,一個盡心盡力養育兒女照顧家人,一個忙于經營生意打拼未來。雖然兩人感情很好,但是很少有閑暇時間享受二人世界。父親唐煥庭去世得早,有一次唐季禮陪媽媽聊天時,媽媽頗有點遺憾地說,自己最遺憾的事就是一輩子沒有真正拍拖過,不知道拍拖是什么感覺。唐季禮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作為兒子,他很理解媽媽內心的孤獨。他微笑著拉著媽媽的手對她說,以后兒子陪你拍拖。

唐季禮是圈中有名的孝子,每年不管手頭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一段時間陪伴父母,陪伴家人。爸爸去世后,尤其近些年媽媽年紀大了,他更是盡可能帶著媽媽參加重要活動,帶她去坐郵輪,去旅游,有時工作時也會把媽媽帶在身邊。他還會像對待小孩一樣,特意帶媽媽去追她喜歡的明星,在一旁興高采烈地幫她拍照合影,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也追星。為了讓媽媽開心,他去哪里都和媽媽手牽手,像男朋友一樣陪著她。媽媽只要跟唐季禮在一起,就會感到心滿意足,臉上總是帶著甜甜的笑意。

唐媽媽喜歡吃灌湯包,每次媽媽來上海,唐季禮都會帶她去一家門臉很小、排著長隊的小包子鋪吃味道正宗的灌湯包。因為生意火爆地方局促,小鋪里熱氣騰騰,人多得擠來擠去,尤其到夏天,吃幾個包子往往會弄得汗流浹背狼狽不堪。唐季禮試著帶媽媽去好的飯店吃這種灌湯包,可是媽媽試過好多家,總是說不如這家做得鮮美好吃,唐季禮也只好由著老人家。有一次唐季禮又帶媽媽去那家小店,正好被一家娛樂媒體的記者拍下并杜撰了一篇報道,大意是唐季禮對媽媽很小氣,媽媽好不容易來上海,卻帶媽媽去這樣一家便宜小店。唐季禮在網上看到這篇報道只能無奈一笑,好在他不介意別人的看法,做事只求問心無愧就好。

唐媽媽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但是身體很好,加上注重儀表保養有方,看上去很顯年輕。2005年電影《神話》首映的時候,唐季禮拉著媽媽的手一起出席首映禮,第二天有媒體報道:唐季禮偕夫人出席首映。唐季禮特意把這篇報道拿給媽媽看,說您太年輕了,人家都把您當成我太太了。媽媽聽了笑得合不攏嘴。

后來,唐季禮發微博調侃:“我在電影《神話》北京首映時帶媽媽一起拖手出現紅地毯。第二天其中一家大媒體報道唐季禮導演和夫人出席首映。我媽媽說:‘我!有冇搞錯?’然后笑得滿臉甜甜的。我心里不是味兒,但看到她笑得開心就是我較大的幸福。”

自小研習書法

唐季禮的小學時光是在香港慈幼學校度過的,那是一所天主教會辦的男子學校,香港高等法院原訟庭大法官湯寶臣,以及藝人郭富城、李燦森等都曾在這所學校就讀。學校在1950年更名為慈幼英文學校,校徽底端刻有拉丁文Alere Flammam,也是慈幼英文學校的校訓,即:要有服務人群的精神。而中文校訓則是“點燃火炬、照耀人群”。在學校里,老師們一直著力培養孩子們熱誠、勇敢、助人的品質。

小學剛入校,唐季禮就熱衷參加學校的體育課外班。他酷愛運動且表現出超越常人的運動天分,不管是田徑還是球類運動,他都能很快掌握技巧并脫穎而出。唐季禮記得,當時學校有兩個足球場三個籃球場,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相當難得,亦可見學校對學生體能鍛煉之重視,加之又是男校,各項體育運動開展得相當完備熱鬧。到了二三年級,唐季禮已經在學校的多項體育比賽中拿獎,并被選拔代表學校參加全港比賽,陸續拿了很多名次。老師們都很喜歡這個濃眉大眼、彬彬有禮、運動能力又強的學生。很快,唐季禮就成為學校的風云人物,同時擔任學校田徑隊、足球隊、籃球隊的隊長,當仁不讓地成為一群男孩子的“孩子王”。不過因為太貪玩,他那時候成績平平。

每天放學,唐季禮都帶領一群小伙伴去學校的運動場踢足球或打籃球,大家一起奔跑打鬧、嬉戲流汗,一直玩到天色擦黑、肚子餓得咕咕叫才肯回家。學校里都是男生,難免會發生各種爭執,香港立法會議員、著名執業律師鄭家富曾在慈幼英文學校的一次校慶活動中調侃,說自己小學時曾被同學唐季禮揍過,只是忘了因為什么而挨揍。不過他補充道,記得唐季禮的運動能力相當強,讓很多同齡甚至比他大很多的孩子都望塵莫及,這么多年過去了,他依然記憶猶新。

學校是天主教會學校,六十年代香港經濟不太景氣,學校每周都會向周圍社區居民捐贈衣物、食品等。因為家住得比較近,唐季禮每周六都積極主動地去學校做志愿者,幫忙派送物品,“順便”也領個面包回家。他說,那時候覺得做志愿者幫助別人很開心,有面包領也很開心。

得遇良師,愛上書法

轉眼到了小學四年級,班上來了個教中文的老師,唐季禮至今還能不假思索地說出老師的名字叫王志強。這也是唐季禮的過人之處。事實上,他對很多人或事都能過目不忘,時隔多年仍能地回憶起來。對于曾給過自己幫助、指導、支持、鼓勵的人,更是深懷感恩之心,念念不忘。

在唐季禮看來,王志強老師不僅課講得生動有趣,板書更是讓人贊嘆。雖然是粉筆板書,但王老師的字雋永有力、工整嚴謹,好像每一個字都是雕刻在黑板上一樣,漂亮極了,小小的唐季禮羨慕不已。時間久了,唐季禮越來越喜歡并且每天都盼著快點上王老師的課,不僅聽講聽得認真,常常一邊聽講一邊用手指在桌子上比畫,希望自己也能像王老師那樣寫得一手好字。就這樣,他因著王老師的影響,他開始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成績也越來越好。

放學后,伙伴們再叫他去踢球,他都擺擺手,背著書包直奔家里,鋪開紙張,像模像樣地趴著練字。父親看他這么好學,喜在心頭,自然是大力支持,馬上去書店給他買了很多書帖,顏真卿、柳公權、趙孟、歐陽詢當然必不可少,還有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當然更少不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小唐季禮拿著這些書帖愛不釋手,眼界大開,這些書法或端莊雅致、或雄渾奇崛、或清逸靈動、或質樸大氣,每一本都百看不厭。他覺得,字里行間都凝聚著一種力量感和節奏感,這就是父親常跟他講的藝術吧。

父親告訴他,不管什么事,只要下了決心做,就要努力做到好做到精,不可半途而廢。練書法當先從楷書練起,再練習行書。可他一看,楷書似乎寫起來很麻煩也很慢,一筆一畫一撇一捺都要工工整整,馬虎不得,倒是行書更隨意簡單,于是沒聽父親的話,直接先從《蘭亭序》臨摹起。就這樣練來練去,他覺得始終不得要領,無法提高,字怎么寫都不夠漂亮,不夠工整。

于是,父親專門找時間給他講解書法的基本法度。父親告訴唐季禮,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并由此構成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要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方能變化多姿。他又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其實為人處世也是如此。運筆時“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提筆頓頓、行筆運運”,這既是書法要旨,又蘊藏著做人做事的道理。書法創作中,先要胸有成竹謀篇布局,筆墨、章法、氣韻一脈貫穿,然后才能揮毫潑墨一蹴而就;正如做人做事要從大處著眼,以大局為重,不拘泥小節。精湛的技法、藝術的鋪陳,都是書家展現自己的志趣、學識、涵養、性格之處。

唐煥庭還告訴兒子,習練書法要“藏頭護尾,力在字中”。書法中,楷書、隸書、篆書等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書體則是變化錯綜,起伏跌宕,有時需深藏圭角,有時卻要鋒芒畢露。其中楷書是基礎,練好楷書,才可以練其他書體,去享受恣意飛翔的樂趣,而《蘭亭序》是天下及時行書,不是那么容易學的。在臨帖時,唐煥庭還趁機給兒子講解古文知識。唐季禮這才開始認認真真從顏真卿、柳公權臨摹起。不過他的書法并沒有照著書帖來,在認真臨摹了一段時間之后,他覺得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字各有所長,也各有特點,于是練著練著,他就開始琢磨如何能取法二體之長,每天放學都要抽時間臨帖練習,從不敢懈怠。正因為堅持、因為能全身心沉浸其中,他接連拿了兩年書法冠軍以及鋼筆書寫冠軍。

現在回想起來,唐季禮說,那時雖然每天研習,但因為年紀小,見識與經歷有限,其實仍是懵懵懂懂,并沒有真正明白父親說的那些書法與做人之間的道理。多年以后,研習書法已經成為他勞頓之后放空自己、放松身心,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的好方式。在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黑一白中,他漸漸參悟了父親自兒時就告訴他的很多道理。他開始在書法的工整與自然中,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或者于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而這些藝術觀念,同樣滲透在他的電影之中。

打抱不平,險被開除

不過,唐季禮的小學生活并非一帆風順。在他六年級時,學校新來了個姓方的英語老師,大家都很喜歡方老師的課。一次學校組織到烏溪沙春游并宿營三天,當時宿營地還有赤柱的航海學校的學生。活動中,有同學被航海學校的學生欺負,方老師去調解卻被航海學校學生的臟話罵哭。唐季禮知道后非常憤怒,馬上領著十幾個同學回到宿營地,大家拿起掃帚、木棒,有的還把營地里上下床的欄桿拆下來,浩浩蕩蕩地跑去找航校的學生討說法。后來多虧雙方的老師們拼命壓住,才沒有打起來。露營結束后,學校以破壞公物和尋釁鬧事為由嚴查此事,唐季禮和其他兩個同學被“供”出來,結果其他人記大過,唐季禮因為帶頭,被校長勒令開除。這個開除決定在學校引起軒然大波,大多數同學都覺得這樣的結果對唐季禮不公,因為他只是想替老師討個公道,于是六年級三個班的同學集體罷課,再加上老師們都去講情,學校這才收回成命,最終給他一個處分免于開除。后來唐煥庭告訴兒子,當時的沖動可以理解,但是做事情一定要考慮后果。大家都拿了武器,一旦打起來,任何人受傷都不可想象,更何況航校那些學生個個身強體壯,年齡又大些,真打起來,誰吃虧還真難講。唐季禮想起來也有點后悔:要是打起來,恐怕自己小學真畢不了業!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