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仔細統計和分析了我國四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及四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少數民族非遺名錄和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的基礎上,對政府和學術界較為關注的非遺的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可持續發展、傳承人危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從多個層面提出了推動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保護的對策建議。
肖遠平彝族,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文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民族大學文藝學、民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學、文化產業等領域研究。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貴州省彝學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貴州民族大學第九批學科帶頭人,貴州省委辦公廳"服務決策專家智庫"成員。
//肖遠平,彝族,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文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民族大學文藝學、民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學、文化產業等領域研究。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貴州省彝學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貴州民族大學第九批學科帶頭人,貴州省委辦公廳"服務決策專家智庫"成員。先后發表及提交學術論文、咨詢報告、調查報告50余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領域內期刊《民俗研究》、《貴州民族研究》、《中國文化報》等多篇;出版及主編學術著作《彝族"支嘎阿魯"研究》等5部。近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點課題、貴州省科技人才省長基金項目、國家民委課題等10余項,參與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荊楚文化遺產數字化公共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等重大及重點課題6項。。//柴立,滿族,貴州宏宇健康產業集團(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醫藥化工高級工程師,貴州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中藥、民族醫藥文化體系的整理與臨床應用、民族芳香藥物的研究開發及應用體系等領域研究。貴州省"省管專家"、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貴州省"科技興企之星"、貴陽市專業技術帶頭人、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家、貴陽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個人、"第三屆中國經濟百名誠信人物",獲省人民政府"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先后開發有新藥"金喉健噴霧劑"、"保婦康泡沫劑"等品種,均獲20年國家發明專利。在《中醫雜志》、《華西藥學雜志》等學術期刊上發表有《試論中醫腎的物質基礎》、《微量元素評價法分析中藥分部入藥》、《HPLC測定葛根芩連湯不同煎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等論文多篇。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計委批復立項的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500萬瓶保婦康泡沫劑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國家科技部兩個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貴州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關鍵技術研究"和"西部開發科技行動計劃——貴州天麻、杜仲等地道藥材規范種植";參與完成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單味中藥精制顆粒的化學研究"及"中藥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湯劑的化學組成及藥效學研究"。曾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華夏醫學科技一等獎。
Ⅰ 總報告
1 2006~2014年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成就、問題及未來發展對策[肖遠平 柴 立 王偉杰]
Ⅱ 專題篇
2 2006~2014年中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詹一虹 周雨城]
3 2006~2014年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肖遠平 王小艷 柴 立]
4 2006~2014年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王偉杰 張 馳]
5 2006~2014年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談國新 曹 浩]
6 2006~2014年中國少數民族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肖遠平 王 蔚 柴 立]
Ⅲ 民間文學篇
7 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格阿魯"史詩保護與傳承研究[洛邊木果]
8 苗族史詩《亞魯王》儀式視域下的歸根情結研究[劉 洋 楊 蘭]
9 壯族《麼經》的布洛陀神話研究[林安寧]
10 《亞魯王》史詩的現實性特征——以史詩"英雄死而復生母題"的缺失為例[劉 洋 楊 蘭]
11 少數民族口頭遺產的價值評定和傳承路徑——以畬族小說歌為例[崔 磊]
Ⅳ 案例篇
12 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發展報告[王燕妮 趙爾文達]
13 侗族大歌生成新探[龍昭寶]
14 苗族蠟染的梯度開發研究——兼論工藝美術類非遺的生產性保護[張 池]
15 淺探甘肅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臨夏磚雕為例[劉春艷]
16 苗族"祭祖儀式"的符號蘊含——以"敲巴郎"儀式為例[金瀟驍]
Ⅴ 非遺經濟篇
17 西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研究[王燕妮 龔 翔]
18 地方性動力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過程中的功用探析[申滿秀 王 文]
19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當代經濟生活——以西蘭卡普為例[莫 晸]
Ⅵ 借鑒篇
20 非物質文化遺產"善書"的發展和保護傳承——以索河善書為例[姚偉鈞 李 任]
21 新媒介的應用與香紙溝古法造紙品牌推廣研究[王 明 肖 煒]
22 女書吟誦的傳承與女書的保護[何 研 蔣明智]
23 論宗祠之制與宗譜之禮的當下功能及作用——以高淳邢氏宗祠宗譜為例[朱莉莉]
24 銅仁市汞文化遺產的保護機制探析[陳偉華 高雪春]
Ⅶ 大事記
25 2006~2014年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事記[張雯雯 范 威]
Abstract
Contents
內容很豐富,觀點也不錯,指的看看
很有幫助,不過時效性也很明顯,而且小貴,如果能在圖書館借到的話,我想我就不會買了。